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金融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該階段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利潤趨于合理
銀行發行貨幣的速度逐漸放緩,貨幣政策回歸穩健,打壓資產泡沫。各金融機構將會更加精準地調控自身的資金需求,提高資金管理水平,銀行間互相拆借的頻次降低。國家重點戰略如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等的發展布局都需要金融體系的支持,同時新興產業和共享經濟領域的快速發展,使得金融業將回歸于服務文體娛樂、教育醫療等實體經濟,社會基礎設施的投資將會增多,金融業利潤將趨于合理化。
2. 金融市場結構優化,直接融資增多
金融體系中各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往來增多,融資結構發生改變,過去融資占主要地位的局面逐步轉變為融資和資產管理并重的格局。間接融資,即銀行作為資金的中間方,將個人及企業存款用于投資的形式逐步減少。直接融資,即發行有價證券的形式逐步增多。從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和增量結構來看,直接融資的比重都在增加。融資模式以銀行主導逐漸轉化為市場主導。
3. 服務用戶痛點癢點,鼓勵創新金融
從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對傳統金融的沖擊可以看到,投資者的投資渠道日益多元化,理財意識和理財需求均有提升。年輕客戶基本摒棄傳統的存款業務,更偏向于數字化渠道的金融服務。理財產品不斷增多,使得客戶忠誠度和粘性下降,具有創新性的,能解決用戶痛點癢點的金融服務將會獲得市場的青睞,得到可持續發展。
4. 新科技進入金融圈,促成巨大變化
近幾年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技術已經被炒得火熱。新技術也就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金融界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精準定位客戶需求,實現精準營銷。低成本的云計算也為財務分析核算提高了效率。基于去中心化思想的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有了不少嘗試。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給金融體系帶來的變化可能是驚人的。
從以上發展趨勢來看,金融體系已經逐漸步入一個更為合理的階段,這個階段要求金融機構跟上時代和科技的發展步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做好融資業務,推出創新型理財產品,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和實體經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