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但感覺市面上至少有二三百款
區塊鏈游戲。”5月8日,游戲資深開發者老戴稱,“然而真正優秀和現象級的作品卻很少。”
5月7日,記者登錄國內某知名
區塊鏈游戲導航網站時看到,頁面中按照
以太坊、鏈克、公有鏈和私有鏈等板塊,收錄了約70款游戲。盡管這70款游戲也存在策略、虛擬經營等類別的游戲,但更多還是以養成類為主。其中約45款標注為養成的游戲,占比64%。據記者了解,這些養成類游戲基本玩法仍是以養寵交易模式為主,不同的僅是游戲中所呈現的寵物五花八門。
“以太坊無法從技術層面上支撐大型游戲,所以只能設計這類寵物召喚的游戲。另外寵物買賣就是一種變相的博彩類游戲。”對于區塊鏈游戲主要以養成類為主,資深游戲行業觀察者王佳倫這樣評價。
2017年11月,迷戀貓CryptoKitties的出現,讓區塊鏈行業看到了游戲項目落地的趨勢。據第三方統計平臺Bitgame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1日12時,迷戀貓數量達到355619只,其中156746只貓被賣掉,交易次數達379978次,玩家數量為40203名,交易總價達54572.1367ETH。按照當日ETH價值計算,其總交易額約2.7億人民幣。
如此誘人的利益,讓無數游戲公司涌入區塊鏈游戲市場當中。市場上也出現了推出“加密兔”的小米,打造“萊茨狗”的
百度等知名廠商的身影。據以太坊dApp監測網站DappRadar數據,僅是在以太坊平臺上就出現了200多款游戲。
“和傳統游戲不同,區塊鏈游戲是被分布式記錄在公開透明的區塊鏈上。只要是屬于你的個人資產,除非出現密碼遺忘、個人刪除以及區塊鏈所屬交易所出現問題,否則任何人都無法復制、修改或刪除你的賬號和資產。”一家游戲研發公司創始人王陽表示。
在王陽看來,如今涌現在市場上的區塊鏈游戲更多是山寨之作。“現在的區塊鏈游戲市場感覺走偏了,不少廠商并非潛心研究如何將
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游戲中,而是希望快速推出游戲,拉攏不明就里的玩家和投資者。”
“玩家在平臺上自主交易,游戲開發商則會抽取相應的交易費用。”國內資深游戲從業者阿華(化名)向記者解釋,“不要小看這筆收入。通常交易越多,平臺抽成越多。”
記者查閱迷戀貓白皮書,其平臺采用了每筆交易收取3.75%的費用。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在迷戀貓最為火熱時,開發商僅手續費收入就達到了181ETH。而另一款交易虛擬國家的《加密國家》游戲中,平臺會對玩家每一筆交易都收取2%-5%的抽成。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