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就投資覆蓋的產業來說,我認為未來投資機遇主要在科技和醫療兩個領域。中國的商業化能力很強,當科技和醫療發展到一定程度,基礎設施建設到一定程度,這兩個領域的發展就會推動消費產品的進一步發展。比如說,像韓國和日本,不僅基礎化工強,而且精細化工也很厲害,所以帶動化妝品行業蓬勃發展。
所以,當基礎工業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后,會傳遞到消費領域,而不是反過來。所以還是要抓基礎工業。
朱燦: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循環地位上的不平等也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經濟規模越大、國內循環的比重越高;服務業比重越大,國內循環的比重越高。在雙循環格局背景之下,我們的投資重點首先要順應消費升級的趨勢,重點投資內需消費領域,關注以質量品牌建設為重點的投資標的。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離不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優化升級。因此,我們也會把投資重點放在產業優化升級的相關領域,重點關注光伏、芯片制造、新
能源、工業互聯網等行業。用社會資金培育新技術、新產品和良好的新業態,發揮好社會投資在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和資源優化利用中的作用。
在這個“穩中求變”的經濟發展階段,我們也可以“走出去”,發揮主觀能動性,投資一些國外領先行業,例如一些TMT行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王嘯:在2021年,去年九合創投的投資熱點還將繼續,包括硬科技、醫療健康、云計算、企業服務、產業互聯網、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
中國正處在大經濟的轉型期,任何經濟體在經濟高速發展之后都將迎來利用技術撬動效率和效能提升的爆發期。在新基建、國產替代政策導向和產業升級的多元背景下,這里面既包含了科技革新帶來的新生產力機會,也包括滲透到各領域跟行業的質變機會。
中國下一個核心發展機遇是各種產業的數字化,以及產業數字化所帶來的智能化機會。
隨著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企業如果想在一個行業中發展,就必須要提升管理水平和效能。所以企業的數字化辦公、內部資源的協同管理、銷售自動化等等領域都存在大量的機遇。
在流通環節,中國過去的傳統產業都有省級代理、地區代理等很多層級,流通的效率低,加價率也比較高。如何把傳統的代理分銷體系變成單層網絡結構,這個部分存在大量的改造機會。中國的傳統的批發、批零和地區代理機制,都可以通過數字化的平臺來變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