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在數字科技前沿技術相繼進入落地應用期的大趨勢下,
區塊鏈與大數據、云計算、
人工智能、
物聯網等其他科技前叉融合的商業前景十分可觀。比如,物聯網可以實現各類終端、大量非結構化數據的實時、準確和安全采集;大數據可以基于對這些數據的深度挖掘,形成更加精細的數據洞見;云計算可以基于海量數據的云端存儲、安全性和資源管理能力,提升數據資產的應用價值;人工智能可以基于機器學習等能力,把數據發現轉化為自動化的智能商業決策。以上技術應用可以和
區塊鏈技術一道,共同保護全市場、開放生態下的隱私數據和信息安全,引導數據智能的有序共享、深度交互,從而降低銀行、小微企業、中介服務機構等各類主體間的信任成本,打破“信息不對稱”,提升協作效率。舉例來說,傳統商品溯源有二維碼、NFC、芯片加密技術,但商品交易中仍存在易仿造、易被調包、NFC芯片成本高等問題,而“區塊鏈+AI技術”就恰恰可以更好地破解“實物唯一性”問題,幫助小微企業和終端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
從目前看,區塊鏈技術在更多領域做好落地應用,還有賴于在高效、安全、場景拓展等不同維度上找到“最佳平衡點”。事實上,能同時滿足高效和安全的應用場景往往拓展性不足;既高效、又能快速拓展的領域在安全性上存在瑕疵;而既安全、又支持大范圍拓展的領域在效率上又存在不足,這導致區塊鏈技術在很多垂直領域的應用中存在技術瓶頸。與此同時,包括小微服務在內的一些
金融領域,本身行業數字化發展程度還較為有限,
區塊鏈應用的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在此背景下,無論是銀行還是小微企業,都會面臨聯網部署成本高的現實問題,會在區塊鏈的應用效益與經濟成本間進行反復權衡。因此,只有進一步建立低成本的信任機制,推動各類主體間形成協作共識,將涉及主體多、環節多和周期長的業務鏈條“扁平化”,才能為區塊鏈在實體產業和金融服務中的應用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本文作者為京東數科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