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
區塊鏈技術的最終結局會是如何,在區塊鏈上所運行的智能契約都需要大量的支持技術。在區塊鏈的技術浪潮中,一些輔助技術正處于悄無聲息的研發當中,它們將對
區塊鏈技術的擴張產生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旦獲得了智能契約,便會出現大量的問題。”康奈爾大學IC3主任阿里?朱爾斯(Ari Juels)如是說。這些問題可以歸為幾大類。
首先,區塊鏈無法存儲太多的數據。例如,通過區塊鏈進行直播視頻——不論是將視頻內容發布在哪個網站——對很多項目來說都是一個大問題。
比特幣區塊鏈記錄了互聯網上的每一個比特幣的輸入與輸出情況,以及附加字段的內容。在每筆交易中,此類附加字段僅可準許40字節的元數據。情況就是這樣。
將智能契約遷移至區塊鏈的另一個問題便是,區塊鏈本身并不知道真實世界的情況。如果你的智能契約是一個飛行保險制度的話,那問題就來了。契約需要知道你的航班應在何時起飛、目的地是哪。但區塊鏈的設計并不適用于查詢網站。“外部世界的信息必須被注入到區塊鏈內。”朱爾斯如是說。
最理想的情況是開發人員設計出相關方案來存儲與處理數據,且不會重新引入區塊鏈力圖避免的弱點,比如易受審查機構的影響、需依靠或信賴狡猾的人類。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研發人員必須仔細考慮誰是值得他們信賴的“受委托方”。
靜態數據的儲存問題可以通過分布式的文件共享服務來解決。例如,協議實驗室的星際數據庫(Interplanetary Database)或StorjLabs的分散式云存儲系統。這些系統能使世界范圍內的人們出租硬盤上的一些剩余空間。由于數據會冗余地存儲在世界范圍內的若干個計算機上,進而保持可獲取性而又難以被審查,因此這種機制可以適用于基于區塊鏈的智能契約。
有關如何將實時數據傳輸至區塊鏈上的問題,可以采用被區塊鏈開發人員所謂的oracle來解決。oracle作為一系列服務,通過有效查詢實時數據獲得支付,并將數據傳輸至區塊鏈上的智能契約。
在IC3,朱爾斯使用了一種被稱為“Town Crier”的自動化oracle,旨在確保傳輸到區塊鏈上的數據均來自可信賴的來源,且不會被篡改。該服務采用英特爾處理器上的“可信軟件”。雖然芯片在加密盾牌后方運行代碼,但仍能提供讓程序如約執行的證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