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
1. 供應鏈金融行業痛點
(1) 供應鏈信息不透明
傳統供應鏈運作中,信息孤島問題普遍存在,鏈上參與方的系統相互割裂,各自保存信息,沒有有效的共享渠道和途徑。如核心企業與其上下游的交易信息只會存儲于雙方的系統之中;金融機構授信信息也僅僅掌握在金融機構的手中。由于整個供應鏈信息不透明,參與者無法了解整個交易流程中所有的信息流和進展情況,從而降低了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加大了操作難度和風險。
對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信息不透明則造成了其無法從中小企業獲得有效的數據,進而懷疑整個交易的真實性,使得許多真實且急迫的融資需求被拒絕。
(2) 授信對象局限性
由于信息孤島問題的存在,金融機構出于風險管控的考慮,只是基于核心企業的主體信用,垂直給上下游企業進行授信。風險傳遞的擴散性使得金融機構的服務對象大多只局限于一級供應商與經銷商,而處于供應鏈遠端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則很難得到滿足。
(3) 違約風險高
現有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對鏈條企業的約束能力較弱,給惡意虛假交易、資金流斷裂等可能造成違約的行為留下了較大的操作空間。供應商與買方、融資方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最終現金結算過于依賴雙方的契約精神,尤其在涉及到多方交易或多級交易時,違約風險則會成倍增長。
(4) 監管難度大
到目前為止,供應鏈金融的電子化程度依舊較低,文件仍多為紙質形式,操作也多依賴于人工,加之銀行間信息不互通,監管信息獲取滯后,容易被不法企業“鉆空子”,以同一單據重復融資,或虛構交易背景和物權憑證,比如2012年江浙地區出現的鋼貿融資虛假倉單以及2015年珠三角地區出現的黃金珠寶加工企業構造貿易融資投機套利。
(5) 融資難融資貴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賒銷是買方的主要結算方式,相應的賬期也從30天延長到60天,90天甚至180天不等,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但是核心企業的信用傳遞不到供應鏈的尾端,企業難以獲得銀行的優質貸款。而民間借貸利息居高不下,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較為嚴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