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穆長春、狄剛: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分析
作者:
穆長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
狄剛,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核心要點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發展迅猛,產融結合,突出供應鏈整體經營成本降低,已是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爭相創新的新領域。但目前國內的供應鏈金融尚處于早期階段,雖然有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涌現和應用,離成熟相距甚遠,供應鏈金融還無法脫離信用,優質的核心企業信用又無法向供應鏈上下游傳導,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不健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舊存在。
信用的核心是對過去的事實可證,對未來的事情可期,區塊鏈技術就是承載信用的最佳工具,其隨著比特幣的問世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本文嘗試對供應鏈金融的概況和發展現狀進行概括,分析供應鏈金融的痛點及區塊鏈的解決方案,重點介紹了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探索,最后在指出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問題的基礎上,對其未來進行展望。
供應鏈金融概況與發展現狀
1. 供應鏈金融的概念與內涵
(1) 背景
企業微觀上,盡管供應鏈管理問題研究不斷深入,但在落地操作上,國內企業對供應鏈的經營重點在于實現資金流與物流、信息流、商流的有效整合,這也是供應鏈發展必須要跨越的障礙。
產業宏觀上,產融結合已經是全球先進供應鏈體系和制度所倡導的模式。一方面,國際貿易的全球化趨勢要求金融市場以供應鏈為中心提供更為靈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風險可控的融資模式;另一方面,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亟待供應鏈金融的支持;相應地,商業銀行的發展需要金融創新來創造新的業務生長點和利潤來源。
在企業微觀和產業宏觀的共同作用下,供應鏈金融成為了供應鏈管理與金融理論創新的新方向,近年來也發展迅猛。
(2) 定義
國內關于供應鏈金融定義的普遍觀點認為供應鏈金融是指“以核心客戶為依托,以真實貿易背景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方式,通過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第三方監管等專業手段封閉資金流或控制物權,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
供應鏈金融是一種集物流運作、商業運作和金融管理為一體的管理行為和過程,它將貿易中的買方、賣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機構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實現了用供應鏈物流盤活資金,同時用資金拉動供應鏈物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機構如何更有效地嵌入供應鏈網絡,與供應鏈經營企業相結合,實現有效的供應鏈資金運行,同時又能合理地控制風險,成為供應鏈金融的關鍵問題。
(3) 特點
a) 供應鏈管理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基礎。實際的供應鏈支撐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供應鏈金融的規模和風險由供應鏈運作的質量和穩定性直接決定。
b) 運用大數據對客戶企業進行整體評估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前提。整體評估是指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方從行業、供應鏈和企業自身三個角度分別對客戶企業進行系統化的分析評判,并依據分析結果決定是否對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
c) 資金閉合運作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剛性要求。為了保證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正常運轉,供應鏈的資金流、物流運作必須依照合同要求流動。
d) 構建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是供應鏈金融的必要手段。供應鏈金融的生態圈由供應鏈金融受益主體、實施主體、資金方以及基礎服務的相關企業和組織共同構成。
e) 企業、渠道和供應鏈,尤其是有潛力的中小企業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主要對象。
f) 流動性較差資產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針對目標。企業在生產和貿易的過程中,形成了應收賬款、存貨、預付款等眾多資金沉淀。這些流動性較差資產為金融機構或其他服務提供商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了理想的業務資源。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