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管是學校的課堂教育,還是遠程教育,應用
區塊鏈技術將學生學習過程的創造性成果和學習記錄有效進行鏈上存證,通過智能合約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記錄進行可視化展出,這份學習過程的真實記錄將成為學習成果的證明,這比應試成績,比學歷證書更加有效。
當學習過程等于學習成果時,教育的質量被大大提升,將逐漸回歸教育本質。
前段時間,教育部教育卡國家標準工作組成員邵飛公開介紹“教育立方鏈”。他表示,教育立方鏈可以方便高效解決不同鏈使用統一的用戶身份,也為“學籍鏈、學歷鏈、證照鏈”等應用子鏈實現基于可信身份授權的數據跨鏈流通。可信教育數字檔案鏈是教育立方鏈的應用鏈,將在改革后的中高考考核中發揮重要作用。
其次,教育資源不平衡是最難攻克的難題。當年互聯網平臺進軍教育市場時,“普惠”成為宣傳亮點,但沒有“共贏”思維的互聯網,沒有辦法真正解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問題。
區塊鏈最大的特點就是共識機制,“教育鏈”的每個節點將積極主動向一個方向前進。因此,建設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區域教育新生態,分階段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比如,以市級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為目的,對區級、縣級教育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通過智能合約掌握區域內所有學校和教育單位對教育均衡發展的評估數據,實現對教育的動態監控,有利于完成整體教育體系的測評。在此基礎上,可視化的教學資源分析將推動教育資源的再分配,實現教育資源的平衡。
資源平衡,教育才能最大可能的公平。
遵循“平臺為用,技術為器,成果為重,教育為本”的原則,疫情過后,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努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