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是我國
區塊鏈發展從
金融泡沫階段逐漸在走入‘脫虛就實’的一年,
聯盟鏈與私有鏈的研究相較于公鏈的資產發行、以資產抵押為代表的‘DeFi’(去中心化金融)增多。但在此過程中也不可避免會出現大量的企事業單位為了探索自身業務落地而出現的為鏈而鏈的情況。”劉峰展望道,隨著
區塊鏈技術與產業落地,真正意義上適合區塊鏈技術落地在產業中的現象級應用即將出現。
高承實坦言,當前情況下,“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的市場需求客觀存在。這或將是區塊鏈系統落地的必經階段。區塊鏈系統本應是信息化與數字化充分發展階段之后的產物,在此基礎上才可能通過數據全網一致性分發,建立起信任互聯。
商務部CECBC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數字經濟商學院院長吳桐告訴記者,2020年是產業區塊鏈落地的決勝之年,區塊鏈落地難不僅由于技術瓶頸和場景化程度不夠,更重要的是基礎設施的缺失和與其他技術的融合度有限。“下一步區塊鏈的發展會沿著這四個維度,真正向產業區塊鏈邁進。”
在陳文看來,2019年熱度之下,區塊鏈多中心甚至于去中心的模式,仍需要激勵機制以解決“搭便車效應”,若無法對普通參與者進行激勵,區塊鏈最核心的價值就無法得到充分展示與現實應用。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表示,區塊鏈的共識機制不僅會對經濟層面有所影響,未來其將影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區塊鏈正在孕育“世界級”的共識。但也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區塊鏈還處于普及階段,在初級階段中,目前更多的是“重整”,雖然公有鏈發展較早,但仍處于虛擬貨幣層面的應用,整體仍處在野蠻生長的時期,相比之下私有鏈與聯盟鏈在不同應用場景中的發展更優。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曾撰文指出,區塊鏈技術目前仍存在性能問題、隱私保護、安全問題、治理確實、互操作性問題的不足。
劉峰指出,目前來看,對于目前區塊鏈行業,性能與安全問題是最有希望突破的兩個領域。隱私方面,比如安永開源的Nightfall為代表的零知識證明方便了
區塊鏈應用于To B領域商業。而性能提升方面,
以太坊網絡也正在部署的信標鏈通過集成分片技術,也讓信標鏈管理共識算法和跨分片的溝通實現快速確認與高吞吐量。
吳桐也同樣對加密技術和零知識證明等進行結合表示期待,他認為,“解決數據共享與隱私保護間的矛盾是區塊鏈亟須解決的問題,目前將加密技術和零知識證明等進行結合是一個重要方向。”
“安全問題不僅指區塊鏈系統的安全,還指鏈上和鏈下銜接處的安全,其中后者的緊迫程度甚于前者。”吳桐補充道,治理缺失包含多個方面,既有鏈上治理也有鏈下治理的缺失,包括相關立法歷程的滯后。完善鏈上治理速度會比鏈下治理快,但鏈下治理會在整個區塊鏈治理體系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實現互操作性主要依托跨鏈技術的發展,(可以預測)跨鏈的現實需求巨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