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幣圈現在人心惶惶,沒有人敢發聲。”2019年11月中旬,一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離職員工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延續監管部門對虛擬貨幣的高壓態勢,2019年國內相繼出臺了
區塊鏈監管政策,不斷為行業發展清障。
數據顯示,整治效果明顯。《中國
金融穩定報告(2019)》顯示,2018年以來,國內173家虛擬貨幣交易及代幣發行融資平臺已全部無風險退出。
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通訊委員高承實表示,2019年國家有關部門對炒幣活動進一步打壓,用行動指明了區塊鏈的未來走勢。
“監管一直都是‘開正門、堵偏門’。炒幣行為在國內一直被界定為‘偏門’,如果這種短期逐利、違法違規的行為不面臨管束,區塊鏈的應用大概率將脫離應用于實體經濟的大方向,也不利于技術真正長遠的發展。”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向記者說道,“我們可以看到,受相關政策支持,過去一年
區塊鏈應用正在不斷深入。”
正如陳文所說,除了整治違法違規以保護
區塊鏈技術,區塊鏈相關規劃也在不斷出臺,鼓勵與保護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
2019年2月《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正式實施,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組織開展備案審核工作,并公布第一批共197個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與此同時,海南自貿區(港)區塊鏈試驗區、廣州市黃埔區、
青島市市北區以及
福建省
福州市等地,也紛紛發布區塊鏈相關政策。
同在第一批備案清單之列的海南誠品區塊鏈技術有限公司TAS區塊鏈防偽溯源平臺創始人王鵬飛告訴記者,由于區塊鏈分布式存儲的特性,在信息安全上仍存在種種問題。一個新技術想要發展,必定要在所在地的法律框架之下。若區塊鏈想要壯大發展,合規是必要的前提條件。
“區塊鏈作為新興技術,發展初期魚龍混雜。備案的出現,其實也是對區塊鏈的一種認可與鼓勵,在行業早期及時監管,促進行業進一步洗牌,留下創新性企業,讓行業內從業者明晰未來發展方向,也讓行業外的人對區塊鏈行業的秩序更加放心。”王鵬飛說。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人工智能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特邀研究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企業教授劉峰指出,在當前政策監管上,已經從高壓態勢監管演化為對虛擬貨幣融資的持續監管,以及監管沙盒中允許區塊鏈應用創新實驗相結合的方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