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作為一項重要的新興技術,在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方面潛力巨大。”10月28日,在首屆外灘
金融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表示,推動數字化轉型是決定未來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要高度重視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根據技術特點開發應用場景,加大創新力度,建立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安全有序發展。同時,他也強調,要深入研判新技術的適用性和安全性,充分評估新技術和業務融合的潛在風險,建立健全試錯、容錯機制,把好安全關口,系牢合規準繩,卡緊應用標尺,防范技術風險向金融領域蔓延。
的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從維護國家金融安全與風險防范長效監管機制考慮,專家建議:“應盡快推動區塊鏈領域的謹慎監管,而區塊鏈監管立法,不妨‘以鏈治鏈’”。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
北京互金協會首席經濟學家黃震表示,區塊鏈本身蘊含的實時動態在線、分布式總賬本、全網廣播等思想內核,使其天然地與金融高度契合,并且在金融監管、反洗錢、金融風險控制等細分領域有著突出的表現。他認為,在區塊鏈以“全息”化的結構連接所有節點的同時,各個節點都實時上鏈,并且一個節點的信息增刪修改,需要全網超過51%的節點確認后在所有節點的區塊包中進行修改。區塊鏈的跨時空連接、全網記錄和自信任機制,能夠有效提高監管效率,把監管放到創新鏈上,實時在線,動態更新,提高監管的透明化和安全性,避免“信息暗箱”和“擺鐘式”監管。
“對于區塊鏈技術要保持理性,避免一哄而上。”業內專家還表示,區塊鏈“去中心化”不是要革傳統金融機構的命,更可能的是通過區塊鏈改造現有金融機構,簡化其業務流程、提升效率和用戶體驗并降低成本。與此同時,區塊鏈技術還處于理論階段,其發展前景尚有待時間檢驗。因此,面對區塊鏈技術,我國金融機構不必過分緊張,而是應理性看待其發展,積極關注并參與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分析自身定位,探索內部業務流程區塊鏈改造可能性及基于區塊鏈技術下的發展模式轉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