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能夠防止共模故障嗎?不一定,我們可以看幾個例子
區塊鏈上所有的節點都在同一個客戶端軟件中運行,每個軟件都不是100%完美的,都可能存在bug。
供區塊鏈節點運行的客戶端軟件,是人為開發的,開發團隊中可能存在相互勾結串聯,行貪腐之事。
在以“工作量證明”為共識機制的區塊鏈中,70%的礦工是在同一個城市,可能存在政府為了國家安全而對礦場進行管制的風險。
大多數挖礦設備都是由同一家公司生產的,這家公司可能會為了自身利益,被賄賂或被威脅,在挖礦設備上做個手腳,使得這些挖礦設備可以隨意被關停。
在以“權益證明”為共識機制的區塊鏈中,可能70%的幣由同一家交易所持有。
很顯然,將上面這些問題最小化,才能保證去中心化系統的容錯性。
但怎么才能將這些問題最小化呢?下面有一些建議
盡可能地保持多方競爭關系,協議升級必須是民主化的,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參與研究、討論和改進協議。
核心開發者和研究人員應該由多個公司和組織的雇員組成(或者,他們中的一些人可以是志愿者)。
挖礦算法應該以將中心化風險降到最低程度的思路來設計。
理想情況下,“權益證明”機制可以擺脫硬件設備中心化的風險。(當然,權益證明也會帶來新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初級容錯能力關注的往往是架構層面的去中心化,但當考慮一個系統長遠發展時的容錯能力,政治層面的去中心化更為重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