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層:一個系統由多少臺計算機組成?在系統運行時,能夠承受多少臺計算機同時崩潰,而系統不受影響?
政治層:在這個系統中,有多少個人或組織擁有計算機的最終控制權?
邏輯層:這個系統的界面和數據結構所呈現出來的,更像一臺完整的單一設備,還是更像一個由無數不固定的單位組成的集群?簡單來說:如果把一個系統分成兩部分,每部分都包含供應商和用戶,那么這兩部分能單獨作為獨立系統運行下去嗎?
把這三個維度畫在一張表里,可能會更清楚: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維度現在的排放位置可能還比較粗糙,也存在很多爭議,但我們仍然可以看一些例子,來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這三個維度。
公司:傳統公司在政治層、架構層、邏輯層上都是中心化的(只有一個CEO、一個總部、并且不能把它分成兩半)。
法律:現代法律體系分為大陸法和普通法,大陸法依賴于一個中心化的立法機構制定,而普通法是由許多法官依靠先例來制定的。由于現在很多法院享有自由立法權,因此大陸法有一小部分是去中心化的,對比大陸法,普通法的去中心化程度更高。但在邏輯上,兩者都是中心化的(法律就是法律)。
語言:語言在邏輯上是去中心化的,Alice和Bob所講的英語,不需要和Amy與Tony講的英語一致。沒有任何一種語言的存在需要中心化的基礎設施或機構做支撐,同時英語的語法規則也不是由某個人創造和掌控的。
BitTorrent網絡:和英語一樣,BitTorrent在邏輯上也是去中心化的,內容分發網絡也是這樣,但它們都受某家公司的控制。
區塊鏈:區塊鏈在三個維度上都是去中心化的,因為在政治層,沒有任何單一個體來掌控它;在架構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服務器;在邏輯上,每個網絡中都有一個統一的共識協議,系統的整體行為表現又像一臺單獨的計算機。
看過英文版區塊鏈介紹資料的老鐵可能會說,在英語中,每當說到區塊鏈的優勢時,很多人都會說它是“one centra database(一個中央數據庫)”,區塊鏈不是去中心化的嗎?為什么又說它是中央的數據庫呢?
其實不然,“中央數據庫”的“中心化”是邏輯上的中心化。在多數情況下,邏輯上的中心化其實是比較好的選擇。當然也有人主張,邏輯上也要盡可能地去中心化,因為邏輯層去中心化的系統,在網絡連接較差的地區,能運行的更好。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