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國家中,日本對于
區塊鏈算是比較開明的,但是在監管方面又顯得頗為謹慎。日本政府早期鼓勵發展,到后來謹慎監管,對于
加密貨幣與區塊鏈的態度也在不斷向合規轉變。目前日本央行表示在監管上主要針對數字資產,并且正在嘗試一些
區塊鏈項目。
2014年,世界最大的
比特幣交易機構──日本Mt.Gox巨額比特幣被盜(“門頭溝”事件),日本監管機構一度加強對于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的監管。
2016年,日本內閣通過投票將比特幣和
數字貨幣均視為數字等價貨幣。
2017年,日本實施了《支付服務法案》,正式承認比特幣是一種合法的支付方式,對于數字資產交易所提出了明確的監管要求。同年,日本新版消費稅正式生效,比特幣交易不再需要繳納8%的消費稅,
2018年,日本
金融廳(FSA)指出將對虛擬貨幣進行嚴格注冊審查和監控。同年,FSA表示代幣發行監管法規修改后將對1CO的投資上限實行限額。
2019年,日本虛擬貨幣商業協會(JCBA)發布關于“關于
ico新監管的建議”。同年通過《資金結算法》和《金商法》修正案,加強了對于虛擬貨幣兌換和交易規則的措施。
日本的經濟體量巨大,區塊鏈及金融領域的發展基礎極其雄厚。一方面,日本之前發生的“門頭溝”事件,也使得日本多年來對于這個領域非常謹慎。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積極立法,寬容接納比特幣作為一種支付手段。巨大的市場也吸引了很多國內外交易機構前往開拓市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