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從 2013 年開始陸續出臺虛擬貨幣監管政策,
區塊鏈的技術邏輯和底層價值也逐漸被國人了解。在
ico(區塊鏈首次幣發行)項目規模爆發之時,中國除了繼續積極支持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創新外,也逐漸加強對
加密貨幣和各種代幣的監管。
2013 年,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發布《關于防范
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要加強比特幣互聯網站的管理,防范比特幣可能產生的洗錢風險等。
2014年,央行成立法定
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以論證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
2015年,央行開始對數字貨幣領域的一些重點問題如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數字貨幣發行流通環境、數字貨幣面臨的法律問題等進行調研。
2016 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白皮書正式介紹了中國區塊鏈技術發展路線藍圖以及未來區塊鏈技術標準化的方向和進程。同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首次將區塊鏈技術列入國家級信息化規劃內容。
2017 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提出:在
人工智能、區塊鏈、
能源互聯網、大數據應用等交叉融合領域構建若干產業創新中心和創新網絡。
2018 年,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公安部、人民銀行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風險集資的風險提示》。盡管此舉旨在打擊借區塊鏈進行違法活動的行為,但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區塊鏈的發展。
2019 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為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這也意味著在我國對于區塊鏈的的監管更加成熟。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指出,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將區塊鏈技術上升為國家戰略。
總體而言,中國政府鼓勵探索研究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以加速區塊鏈的落地應用,服務實體經濟,構建新型數字經濟。目前中國的
區塊鏈項目多還在探索階段,監管政策有待完善。但是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中國政府日漸完善相關的政策,中國區塊鏈產業的發展也會更加穩健。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