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外匯監管主要基于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外債、貿易信貸、個人結售匯等極其龐大的數據。這些數據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可靠性和準確性無法完全保證。應用
區塊鏈技術后,可利用其分布式記賬方法,將數據采集主體作為網絡中的記賬節點,借助區塊鏈難以篡改及可回溯查看的優勢,保證
金融機構數據和監管數據安全透明。
另一方面,傳統監管方式要求金融機構上報紛繁的數據、材料,需進行復雜的校驗、核對、核查、檢查等程序,耗費大量的人力、時間和財力成本,如果企業能夠通過區塊鏈構建的監管平臺,實時存儲企業數據和監管政策,定期把企業報告、財務報表等數據上鏈到監管平臺,由于其不可修改,可有效減少錯誤信息,有利于外匯監管過程中獲得真實有效的數據。
第一,利用區塊鏈打造新型信任機制和線上監管。區塊鏈的信任機制是建立在算法和技術上的,具有中立性和客觀性。在當前監管中,存在監管方和被監管主體之間缺乏信任的問題,強力的管理易造成缺乏生機和活力,弱化的管理又易產生混亂和亂象,被監管主體鉆監管漏洞進行跨境資金套利現象時有發生。基于區塊鏈的監管平臺除了提供一種新型的底層架構和記賬模式,還將以往的信息網絡變成了信任網絡,通過共識機制確保信息不被篡改或刪除,有效促進了金融機構和企業與監管部門之間的線上交流,增強了各方的信任。同時,智能合約降低了監管機構的政策法規成本,提高了監管效率。
第二,利用區塊鏈降低管理成本,保障外匯監管數據安全性。外匯管理系統運維管理采取全國大集中的運行模式,防止系統性風險尤其重要,但由此也造成較高的管理成本,而熱錢外流、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也讓監管的廣度和深度擴大,導致整個外匯管理系統乃至金融系統的監管成本急劇增加。在這種情況下,
區塊鏈技術能夠通過分布式數據庫、防篡改和高透明的方式讓外匯管理系統大大降低成本。西班牙最大銀行桑坦德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左右,如果全世界的銀行內部都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話,大概每年能省下200億美元的成本。此外,目前外匯應用平臺數據集中于國家外匯管理局,存在單點故障風險,如果利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原理,將監管數據記賬于各參與節點,融合
聯盟鏈容錯共識機制架構,可保障數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三,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與外部監管部門之間數據共享。隨著社會各界對外匯管理關注度和統計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以及外匯主體監管模式下對商務、稅務、海關等機構監管信息需求的提升,各監管主體數據共享需求日益增長,利用區塊鏈技術可實現各監管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在對等網上以區塊記錄的信息在各參與節點中實現信息的聚積,以區塊鏈副本方式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通過區塊鏈網絡規模擴張來實現更大范圍信息資源共享。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