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區塊鏈上的經濟組織的運行不是靠人,不是靠公司,靠的是數學算法。點對點的交易靠的也是數學算法。大家知道,一套數學算法,一個人用和一萬人用邊際成本是不增加的。
尤其是邊際成本趨于零,那我們還需要“公司”這種組織制度嗎?“公司”之所以被發明出來,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是因為市場交易成本太高,所以我們有必要把某一部分市場功能內化為企業內部的流程降低成本。
之所以企業能夠存在,就是因為內化以后的某些功能的成本會低于市場,所以企業有存在的必要。當邊際成本變成零的時候,就不需要公司了,因為它沒有存在的道理了,它的存在存在失去了理由。
如果公司不需要了,產權保護還有價值嗎?之所以要保護產權,是因為我們需要依賴于商業機構,我們不需要“公司”這個制度之后,就不需要去保護公司的產權,所以你會看到公有區塊鏈也好,艾西歐也好,為什么不采用“公司”做這個事情?因為用“公司”的方式沒有道理,既然成本為零,就不應該采用“公司”,所以所有的艾西歐項目,包括所有公有區塊鏈的項目,統統都是非盈利組織,所有的知識產權都是開源的。
所以在區塊鏈上面創業,技術的門檻趨于零,因為別人寫的任何一行代碼,都是開源的,而且你去使用這個代碼,去抄這個代碼,不需要經過任何人的允許,也不需要付費用,技術的護城河幾乎是為零,這也就是為什么在中國出現亂象的原因。
公司制度和產權理論如果都可以重新考慮,那么這兩個現代經濟制度的基礎產物就要重新考慮了。我們基于工業社會、工業經濟的基礎產權制度和公司制度都沒了,變化還有“公地悲劇”,還有區塊鏈上的生產者、消費者合為一體等等,包括開原、共享經濟等等,還有網絡共識機制,
數字貨幣的激勵機制等等。
激勵機制是經濟學家討論了幾十年的問題,怎么建立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在區塊鏈上要重新審視它,很多東西都要受到沖擊,很多東西都要被改寫。
這些東西被改寫,最后會出現什么狀況呢?我把它命名為分布式商業。
比特幣區塊鏈就是分布式商業的一個非常偉大的實驗,比特幣是不是一個最好的設計?不一定,也許幾年之后比特幣會死掉。
但如果比特幣真的死掉了,一定是有一個比比特幣更好的數字貨幣起來了。如果從工程實驗的角度,所謂自組織的治理機制在工程技術上面的實驗角度來看,比特幣的歷史價值是非常偉大的。
比特幣區塊鏈就是一個分布式商業的最偉大的實驗,它所有的產權是開源的,所有的組織機構是非盈利的,沒有股東,沒有董事會,沒有管理層,什么都沒有,是一個“八無”公司,但是它運行了九年時間,每秒鐘都在發生著交易、匯兌、支付,沒有出現過壞賬,系統沒有出現過宕機。
任何中心化的系統,既使是
金融機構的系統,每年一定會出現系統宕機,我仔細請教過IBM的專業人員,問他們的技術能不能做到像比特幣區塊鏈一樣的一秒鐘的宕機率?他說不可能。
為什么比特幣區塊鏈可以做到?因為分布式網絡。由誰在管理它嗎?沒有人管理它,有的人自己花錢買了服務器,跑到
四川找一個電費便宜的地方,為比特幣區塊鏈工作。沒有人組織他們,為什么來?因為有利益,有很高的利益,有一套激勵機制。
所以分布式商業,不是取代我們現有的公司,也不是取代政府對市場的管制,在市場失靈的時候,政府的管制是必須的,它只是在市場和政府兩者之外,多出的一個東西。
為什么會多一個東西?多出來的自組織分布式商業以前就有。為什么突然變成一個顯學?因為我們的經濟越來越數字化,在互聯網上,在數字世界里面有很多原來的規則,原來的機制,原來的理論不夠了,所以未來,所謂的市場機制、政府管制和自組織治理這三者會相得益彰。
它不是革命,也不顛覆,也不是誰取代誰,也不是政府沒有了,政府還是政府,在市場和自組織這兩者失靈的時候,政府的管制有獨到的價值。同時,企業也有企業的價值,但是在數字世界里面,可能有一套新規則來治理我們越來越數字化的經濟,其中更有效的是分布式商業,是自組織。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