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地區炒作虛擬貨幣的活動重新冒頭,不少機構打著
區塊鏈的幌子從事傳銷欺詐等非法活動。對此,相關部門積極行動,“堵邪路”的同時“開正門”,一方面加大對“炒幣”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引導區塊鏈在
金融領域穩妥探索和應用,引導其在解決實體經濟發展的難點、痛點方面發揮更有益的作用。
“炒幣”活動死灰復燃 監管加大打擊力度
近期,不少曾參與“炒幣”的人士發現,沉寂許久的
幣圈又開始“沸騰”,牽動他們神經的是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不斷飆升的價格。一度暴漲逾40%、價格升穿1萬美元大關,比特幣的暴漲暴跌讓一些人嗅到了投機炒作的機會,更有甚者在假借區塊鏈的幌子行騙。
21日,
深圳相關監管部門就防范虛擬貨幣炒作發出風險提示稱,近期,借
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宣傳,虛擬貨幣炒作有所抬頭,部分非法活動有死灰復燃跡象。而此前,
上海、
廣東東莞等多地也發布了相關風險提示。
多地發布的風險提示明確指出,一些機構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公眾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各地監管部門正全面排查屬地的“炒幣”活動,堅決打早打小,露頭就打。同時,金融監管部門還聯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對新冒頭的虛擬貨幣交易場所、首次代幣發行(
ico)活動、境外交易貨幣平臺及時處置。此外,監管機構還加大了對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
2019年以來,相關部門先后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200余家,關閉相關支付賬戶近10000個,關閉微信營銷宣傳小程序及公眾號近300個。
中國人民銀行相關人士表示,我國對虛擬貨幣交易依然保持嚴打態勢,政策取向從未發生改變。ICO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我國禁止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