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指出,目前
區塊鏈在
金融領域的探索仍處于早期階段,部分應用落地仍面臨難題,需要穩妥推進。
首先,數據在“上鏈”前真實性難以保證。“區塊鏈能夠確保信息真實,但那只是在‘上鏈’以后。”
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趙鷂認為,大量區塊鏈數據的真實性,還得依靠中心化的可信第三方信息中介來驗真。
其次,區塊鏈運行效率較低。專家指出,目前各國在大額和小額清算領域已有比較高效的制度安排,區塊鏈的運行效率反而不適應一些高頻的支付場景。現在
比特幣每秒最多支持7筆交易,相較于“雙十一”跨機構支付每秒超7.15萬筆的交易峰值而言,實在難以滿足支付需求。
此外,
區塊鏈應用仍然存在安全穩定、隱私保護、責任認定、合規風險等多方面的不足和問題,底層技術發展還有待成熟。
人民銀行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監管部門要加強
區塊鏈技術規范和引導,引導區塊鏈技術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推升協同效率、建立可信體系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