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國際層面的區域經貿合作有何意義?中新合作能為兩國帶來什么?
陳波表示,針對區域內的國際合作,從投資理論角度來說,合作伙伴可以分散投資風險。可能有的投資項目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預估的不確定性太大,但在兩個甚至多國參與時就可以分散風險,從而提高投資意愿。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很多國家對于中國的產能轉移心存疑慮,但如果有多方參與,就可以充分保證投資項目操作的透明化,也就更容易被投資國接受,讓產能轉移進展更加順利。
具體到中新合作,陳波分析,中國的優勢在于有充足的資金和國際影響力,但是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企業行為規范上會存在一些問題。而新加坡有著成熟的企業規則和企業管理經驗,能與中國形成優勢互補。
郭獻川基于新加坡的優勢,提出了中新合作的兩大可能方向。
金融互聯互通是中新雙方均十分期待的一方面,作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與第三大離岸人民幣中心,新加坡能夠在經驗層面上為中國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思路。同時,新加坡經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改,因此在社會保障方面也可以為中國提供一些政策經驗,應對人口紅利趨近消失與社會保障需求大幅增加的情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