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
區塊鏈研發及產業發展,既要“熱運行”,也要“深思考”。
區塊鏈是一種信息技術體系,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但是,目前社會上對于區塊鏈也存在誤解,有人簡單地將其理解為一種
數字貨幣,有人覺得區塊鏈是萬能的。“其實,數字貨幣跟區塊鏈具有本質的區別。”王化群解釋,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記賬系統,而
比特幣是這個系統上承載的“以數字形式存在”的貨幣。比特幣的底層核心支撐技術是區塊鏈,比特幣僅是記賬的表征,區塊鏈是其背后的一套由信用記錄以及清算構成的體系。
“政府需要正面引導,讓全社會更加了解區塊鏈的價值,既不要高估區塊鏈,也不要低估,讓區塊鏈在實際應用中發揮更大作用。”劉權說。
王化群認為,區塊鏈目前還存在一些安全和技術挑戰,如復雜交易的匿名性、隱私保護等。為解決各種復雜環境中的區塊鏈安全交易,需要研究多方安全計算、同態加密解密、數字簽名等多種密碼技術。同時,應加強區塊鏈監管和相應的法律建設。今年10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密碼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是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是密碼學,所以《密碼法》的頒布對區塊鏈的健康發展是一個最有力的保障。《密碼法》的頒布,使得區塊鏈的安全健康發展有了法律保障。
“任何技術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周期,需要經過數十年的沉淀。區塊鏈誕生還不到10年,其技術發展尚處在起步期。從目前來看,我國與外國的技術發展處于同一起跑線。”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宋沫飛教授認為,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我國將有望在這一技術領域超過其他國家,而當務之急是培養區塊鏈專業人才。區塊鏈人才需要具備分布式存儲、密碼學、博弈論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的專業技術能力,因此,在進行基礎研究時,應建立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培養高素質的區塊鏈專業人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