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預計,金融基礎設施和分布式經濟生態會是未來這個行業非常重要的發展趨勢。
從技術特性來說,區塊鏈本質上有兩點:一是區塊鏈本身是在經濟全球化和經濟數字化之后出現的,它就必然需要有新的金融基礎設施來服務這種完全數字化的經濟。數字化經濟有幾個基本特點:跨境、跨組織機構、跨時空。所以任何區塊鏈的應用,無論是金融基礎設施還是分布式經濟生態,如果不具備這個特點,那就只是在做邊際效應上的改善。二是區塊鏈的應用一定是分布式、去中心和自組織的。只有具備這兩點,才可能是一個真正的區塊鏈應用。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公司說自己是「互聯網+」,而傳統企業說自己是「+互聯網」。金融行業也一樣,互聯網公司說 Fintech(金融科技),銀行說 TechFin(科技金融)。這其實反映出一個現象:在一個新技術出來時,有人僅僅把它當做一個工具,用來改善其邊際效應,這就是「科技金融」,或者「+互聯網」。「互聯網+」則是站在互聯網的角度去改造傳統模式,而不是站在傳統模式的角度,把互聯網當成一個工具。區塊鏈也一樣,如果應用不具備這些區塊鏈的特點,也是屬于「+區塊鏈」,而不是「區塊鏈+」。Libra 就是站在區塊鏈的角度,用區塊鏈思維設計出來的一個新的商業模式,跟原來的商業模式完全不一樣。也因此才導致了各國監管機構的激烈反應。
金融基礎設施和分布式經濟生態,我認為會是一個很大的趨勢。
鏈聞:萬向區塊鏈峰會一直努力在搭建一個中國區塊鏈行業與世界對話的平臺。在您看來,中國的區塊鏈行業的發展與美國、歐洲等同行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哪里?哪些地方我們值得為自己驕傲?
肖風博士:中外在區塊鏈方面的差距跟互聯網的差距差不多。一些原創的技術性東西,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會比中國發展的更早一些,但中國勝在有市場規模,中國市場能夠把一個事物的規模做得很大。其實 Facebook 從 2011 年左右就有做支付的想法,但是很難做。在美國,Paypal 作為移動錢包還算成功,但也只有 1 億至 2 億用戶,因為美國總共才有 3 億人口。對比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的用戶,量級差距很明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