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自組織的應用場景
自組織和加密經濟學的概念被人們熱議,卻罕有落地案例。我們認為,自組織和
區塊鏈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承擔起市場和政府之外的第三只手的作用:
真正的共享經濟和互聯網分享經濟。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共享項目,比如共享單車和充電寶,其本質都是分時租賃。真正能夠通過顛覆供給側從而提升效率的項目,比如滴滴、Airbnb等,作為中心化的平臺又抽取了過多的利益。同樣,傳統互聯網的網絡效應使得價值隨著人數的上升而成倍提升,但中心化平臺壟斷了大部分利潤。如何將原本屬于用戶的網絡效益還給用戶,同時利用激勵機制提升用戶的體驗,是自組織和加密經濟學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雖然共享經濟和互聯網2.0的呼聲較高,這個領域目前的成功案例還比較少,比如Steemit等內容分發激勵平臺相比完全免費的中心化平臺難以體現競爭優勢。
公共池塘資源(Common Pool Resources)的利用。這也是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Elinor Ostrom關注的重點。公共池塘資源不同于一般的公共資源,是指難以排他,但又有競爭性的資源。舉個簡單例子,太陽光是沒有排他性和競爭性的公共資源,個體難以阻止他人獲得陽光資源,同時個體獲取陽光資源并不會對他人造成損害。但近海漁場、森林木材等都屬于公共池塘資源,個體對資源的消耗對他人造成了競爭壓力。公共池塘資源的利用經常面臨“公地悲劇”,人們不負責任的競爭性的使用造成資源枯竭。而目前的管理辦法主要也是政府和市場兩條路,加強政府監管和私有化。Elinor正是通過許多案例的實踐,證明了在有統一價值觀的激勵下,自組織能夠更有效的管理公共池塘資源。應用
區塊鏈技術讓那些公共池塘資源上鏈,加上合適的激勵機制,能夠更好地經營社區和資源。
公益和類公益項目。目前區塊鏈在公益上的應用主要還是溯源,比如螞蟻金服通過區塊鏈精準定位每個人捐款的去處。其實,公益和類公益項目最大的痛點,就是供給側的不確定性(參與公益的門檻較低,個體參與隨機性較強)和激勵(包括良好的社會名聲,自己內心的愉悅)的不確定性。而基于區塊鏈的自組織架構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各個關聯方的參與熱情,并量化每個個體的實際貢獻。BMB團隊目前正在服務的兩個項目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個是食品安全項目,通過
token機制激勵食物生產環節上的每個相關個體去自覺記錄食物生產的關鍵環節,保證食品安全;一個是代碼檢測項目,組織全國各地的電腦高手,通過分布式協作的方式給
區塊鏈項目檢測代碼漏洞,并將受益按貢獻分配。
跨主權、跨經濟主體、全球性的公共經濟事務。自組織和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特性在這些事物中能發揮獨特的作用,相比于傳統NGO,區塊鏈的激勵機制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區塊鏈和加密經濟學的最終形態,并不是取代現有公司,也不是取代政府對市場的控制,而是通過自組織的形式,給市場和政府帶來有效的補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