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鏈們忙著尋找自己的定位時,
聯盟鏈也沒閑著。誠然,后者在落地上跑得更快。
作為未來
區塊鏈世界的基礎設施,公鏈伴隨著人們對區塊鏈的暢想大火,卻又隨著人們的期待落空而低落。去年,EOS 基金成立、波場補貼開發者、星云推出開發者激勵計劃……一眾公鏈滿懷希望地發動開發者。
以太坊和 EOS 興盛時,一些有關行業的應用方向被提出,如版權、溯源、鏈上存證等等。可惜,一位公鏈領袖曾告訴 Odaily星球日報,業內最大的激勵計劃,卻也未發現有前景的應用和方向,卻有不少薅羊毛者。
今年,給業內打強心針的,卻是一些自有場景的大公司。先是 4 月騰訊
區塊鏈游戲《一起來捉妖》上線,隨后騰訊區塊鏈電子發票交出成績單,開出 600 萬張,金額達 40 億元,微眾銀行也在今年陸續推出了聯盟鏈的三大開源成果。外國還有從社交切入的 Facebook、希望改造
供應鏈金融的沃爾瑪。前者還因監管問題未能上線 Libra。
更多的科技公司選擇做以聯盟鏈為主體的底層,回想 2018 年,你會發現,它們曾經也宣傳過自己的 TPS。但對于節點數量更少的聯盟鏈來說,想要達到高性能并不是難事。因此,這些采用聯盟鏈的巨頭們從一開始,就專注在探索落地應用上,從而開始了盛大的開發者招募賽。
其中
杭州的螞蟻金服與趣鏈科技是最為積極的兩家公司。聯盟鏈的出現也為一些特定的場景提供了方案。
此時,公鏈和聯盟鏈產生了共同的競爭點——開發者和應用的數量。
曾經在技術、TPS 上無法相比的兩者,在探索落地和尋求開發者的過程中,終究相遇了。
人們期待的公鏈大戰推動真正應用落地,但最后卻倒逼出了一堆希望來錢更快的菠菜類型的應用。此前被賦予了大量期待的區塊鏈改造傳統行業的應用,反倒是聯盟鏈走得更前。
在 2019 年年初網信辦的
區塊鏈項目信息備案中,一批聯盟鏈方向的
區塊鏈應用被公布在大眾面前。從
北京互聯網電子法院的天平鏈到
百度圖騰版權存證平臺再到由華大基因等上市公司部署的 BaaS平臺,坐擁著流量和用戶的傳統企業正在入場,借助區塊鏈工具進行自我改造。
與此同時,如微眾銀行等傳統領域的巨頭公司正在發力,把區塊鏈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在日前舉辦的開源生態大會中,重筆墨闡述對區塊鏈的理解,為傳統行業提供行業+區塊鏈的解決方案。
從起初只做BaaS等底層技術服務,到如今專注孵化應用場景,聯盟鏈團隊們似乎找到了更契合用戶的一條路徑。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