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交易所的新機會
交易所未來的機會肯定是在穩定幣,很多交易所都想發展穩定幣,但穩定幣發展需要通用的基礎設施,例如去中心模式的資產托管和清結算、抵押品管理框架等。
抵押品管理框架包括合格抵押品目錄和抵押品風險管理,前者為成為貨幣發行所需的儲備物或者抵押物設置一定的資質條件,例如資產的總市值、集中度、風險計量等,后者為具體的資產計算和管理其波動性風險(包括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并計算抵押折扣率。這些業務能力可以視為
加密貨幣的通用
金融基礎設施。
未來穩定幣發行的趨勢是要全儲備發行,比如Libra,它是全儲備銀行,
幣安發的一個穩定幣,它的模式就是部分儲備。儲備物的管理除了支持
比特幣、
以太坊等主流數字資產,是否能把典型的法幣資產放進來,比如以人民幣或美元計價的主權國債等,以及針對每一種儲備物的生息方法可能也有不同,這些都是新的課題。
此外,穩定幣供需調節,比如說增發、回收,穩定幣貨幣政策(數量和價格控制),穩定幣價值穩定機制,鑄幣稅的產生和分配,這些都是與穩定幣相關的制度。
以上與穩定幣有關的基礎設施和制度,交易所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建設一部分。
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穩定幣與交易所的關系。
第一,交易所是一個巨大的資產入口,因此它未來可以作為穩定幣最重要的鑄幣方之一。但在作為鑄幣方的提供儲備物時,交易所的競爭對手包括錢包和資產管理機構等,他們可影響的資產規模與交易所是相當的。鑄幣方的收益當然就是分享鑄幣稅了。
第二,交易所是穩定幣重要的使用場景。穩定幣使用場景主要是支付、交換媒介和價值存儲。交易所在貨幣的三種用途里,主要是后面兩種。交易所可以被視為穩定幣最大的渠道方。穩定幣鑄幣稅的分配最終會有按照渠道分配的機制,因此交易所作為穩定幣最大的渠道方,可以參與鑄幣稅的分配。
第三,交易所作為鑄幣方,它貢獻了儲備物參與鑄幣產生的穩定幣,這個穩定幣使用場景是該穩定幣的全球網絡。從這個角度來講,整個穩定幣的網絡變成了單個交易所的一個觸角,交易所與穩定幣體系其實是互為渠道。
交易所都想做穩定幣,但幾百個穩定幣最終生存下來可能就一兩個,這是因為穩定幣體系是非常復雜的。很多人其實并不了解一個完整的貨幣金融體系到底有什么工作要做。
我預期未來絕大多數交易所不會自己做穩定幣。不少人把簡單抵押法幣到銀行發行穩定幣當作建設一個完整的貨幣金融體系,這體現了對貨幣金融理論和實踐無知和狂妄。所以當前提升
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的對金融理論的理解,尊重金融客觀規律,以科學的態度促進區塊鏈和數幣業務的發展,非常必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