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經濟的基礎和核心,
金融業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中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金融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和交易費用等摩擦因素,使得交易雙方間難以建立有效的信用機制,產業鏈條中大量中心化的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的存在,增加了資金的融通成本,降低了整體的運行效率。進入21世紀,盡管金融的頂層設計和業務流程創新風起云涌,但基于信用中介這一核心職能的限制,金融運行模式的底層邏輯和基本架構并未得到本質的改進。而
區塊鏈基于分布式賬本、共識算法和點對點的交易網絡以及現代密碼學手段,具有信息公開透明、數據不可篡改的內在屬性,為去中心化的信用機制的重構提供了可能,具備改變金融基礎架構的潛力。
但是,當前區塊鏈仍處于朦朧和野蠻生長的階段,要真正實現在金融乃至其他領域的大規模實質應用,還需要突破共識算法的算力消耗、P2P網絡模式的效率低下等技術短板的限制,求出突破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的最優解。從實踐趨勢看,盡管理論上還存在諸多爭議,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業界已紛紛在實踐中探索區塊鏈的應用空間,通過試點尋找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結合之路,在這一過程中,私人鏈和
聯盟鏈等應運而生。同時,“R3CEV”聯盟、中國分布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等的成立,表明了各金融機構正加強合作、嘗試共同制定
區塊鏈技術標準。此外,“監管沙盒”和“自動合規”等監管方式的創新,標志著相關機構也在積極求解區塊鏈在開發之初就承載的自由主義理想與金融監管的兼容區間。
綜上,展望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發展和技術變革,需要保持審慎客觀、理性務實的態度。既不能因其技術的革命性和顛覆性,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區塊鏈可以應用在所有金融場景;也不能因當前技術的不成熟和無行業標準共識的約束,就止步不前。區塊鏈可以有效解決傳統金融領域中業務鏈條長、參與方眾多、信息不對稱嚴重的復雜場景的痛點和難題,但并不適合部分單邊、高頻的金融業務。因此,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并不是要完全取代現有的互聯網底層協議和金融基礎設施,而是根據適用條件有選擇地并行發展,在不斷解決起步階段存在的內生性技術缺陷的過程中,迎來技術更迭所帶來的社會演進圖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