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目的就在于實現貨幣資金的融通。自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市場和政府這“兩只手”的關系及定位,幾乎就是不同經濟學流派爭論的焦點與核心。隨著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的興起,以哈耶克為代表的奧地利學派再次進入經濟學理論與實踐的聚光燈下。在周期性金融危機的陰影下,人們重新提出了哈耶克當年提出的問題:貨幣發行權難道天然就歸屬于政府所有嗎?完全去中心化和非國家化的貨幣發行,能否通過自由競爭形成更加穩定的貨幣體系?
誕生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最初以
比特幣底層技術的身份問世的
區塊鏈,正是對哈耶克自由主義的擁抱。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千種加密
數字貨幣的涌現,特別是首個國家法定數字貨幣——委內瑞拉石油幣的出現,引發了對當前以政府信用為背書的信用貨幣體系的思考。相較傳統貨幣,數字貨幣的發行與交易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隨著商業化創新和監管的完善,數字
加密貨幣勢必將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將豐富傳統的貨幣和支付理論。
除了貨幣的發行機制,區塊鏈還可以有效改變當前的貨幣流通機制,提升金融運行效率。區塊鏈系統將代替政府與央行掌握、控制貨幣供應量,資金由區塊鏈根據市場供需注入公共貨幣供應系統并進入交易市場,而央行則轉為直接監控公共貨幣系統運行狀況,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只需通過驗證和“挖礦”等形式獲取資金并注入交易市場。經由區塊鏈,貨幣進入交易市場的方式更為直接,對金融機構的依賴性也進一步降低,從而通過貨幣融通實現對傳統金融運行本質上的變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