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穩定幣的監管與合規問題研究
楊錦炎[1]
[內容摘要]Libra穩定幣的出現,使得研究中心化的非主權貨幣如何合規落地到不同主權國家與地區的問題成為迫切。Libra采用鏈外資產抵押的發幣模式與法幣的錨定發行制度相契合。基于Libra的技術特點而構建起來的
區塊鏈金融生態會給金融監管秩序帶來挑戰。區塊鏈金融的競爭不僅是市場競爭更是制度競爭,推出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政策是區塊鏈金融監管的當務之急。
[關鍵字] Libra穩定幣 發幣邏輯 技術邏輯 監管與合規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發布了Libra穩定幣項目的白皮書,引發全球廣泛關注和討論。其中其監管與合規問題也是關注的一個焦點,甚至有觀點認為Libra可能因為監管的原因而擱淺。
問題的提出
Libra的出現,給業界提出了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一個中心化的非主權貨幣如何合規地落地到不同主權國家和地區去?無論Libra成功與否,這都是橫亙在虛擬貨幣發展道路上必須解決的問題。Facebook擁有全球27億用戶,其推出的Libra項目應當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穩定幣項目,必然引起各國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Libra白皮書一經發出,就有美國、瑞士、法國、英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的央行公開發表了關切。這些表態里,既有支持或寬容的,也有謹慎或擔憂的,折射出不同國家或地區監管層對Libra不同的態度,也反映出Libra在全球監管與合規事務上面臨的復雜局面。Libra白皮書也高度重視項目的監管與合規問題,它說“一些項目還試圖破壞現有體系并繞過監管,而不是在合規和監管方面進行創新,以提高反洗錢舉措的效力。我們相信,攜手金融部門(包括各個行業的監管機構和專家)進行合作和創新,是確保為這一新體系建立可持續、安全和可信的支撐框架的唯一途徑。” Libra作為虛擬貨幣領域的一個新生代表,其對全球監管與合規問題的探索與解決,對虛擬貨幣行業乃至整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都有重大借鑒意義。
在監管與合規道路上的探索者,Libra顯然不是第一個。
比特幣作為第一個虛擬貨幣,早早就面臨監管與合規問題。但因為它的去中心化與社區推動的特征,十年來并未遭遇太大的監管障礙,雖然在有些國家比特幣尚未被合法化,但大部分國家與地區并未禁止持有和買賣比特幣。也就是說,一個去中心化虛擬貨幣的全球合規落地問題基本已經解決,但中心化非主權貨幣的全球合規問題才剛剛開始。
目前流通量最大的中心化非主權穩定幣是USDT,但其發展的五年來并未面臨較強的監管。一方面是因為USDT自發行以來就帶有“野蠻生長”的意味,未在合規層面做太多努力;另一方面可能也與其自身體量較小尚未引起監管關注有關。前不久美國紐約州檢察機關對USDT提出了監管行動。這也反映出USDT同樣面臨怎么合規地在各個主權國家和地區落地的問題。但USDT顯然沒有Libra那么具有代表性。Libra不但影響大,而且項目方也高度重視監管與合規問題,因此通過Libra項目探討與研究虛擬貨幣的全球合規落地問題具有代表意義和理論價值。
將這個問題換一個角度表述,就是全球各監管機構如何有效監管中心化非主權貨幣以使得既控制其風險又保護創新?這就需要回答為什么Libra是個中心化的非主權貨幣?它與傳統貨幣、支付寶余額等有什么區別?它的發行與流通在底層金融邏輯與技術邏輯上有何特點?因此它的發行方式與流通方式會有哪些新特征?這些新特征對傳統金融監管秩序會帶來哪些挑戰?這些新特征是會被傳統金融秩序所兼容,還是會引發新的金融監管秩序?本文就試著回答上述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