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tex是從2018年2月啟動,截止到目前有17個月左右。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它完成了測試網的上線和主網的正式上線。測試網于去年第三季度上線,其中包括了挖礦測試鏈Bernard和AI智能合約測試鏈Dolores。
Cortex的主鏈于2019年6月26日發布,這是
區塊鏈上首個實現鏈上
人工智能推斷的項目,不僅要實現在區塊鏈上真正運行人工智能的計算程序,同時也要實現全網共識來驗證人工智能推斷的每一步,從而確保去中性化、確定性、公開。
從以上的介紹,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區塊鏈上實現人工智能推斷并不容易,它需要解決分布式計算的性能、不確定性等諸多挑戰。Cortex經過一年多時間,在虛擬機設計、解決AI模型推斷結果的確定性、鏈上AI推斷的確認速度等方面,都取得進展,這在工程上需要解決各種挑戰,比如深度神經網絡模型在異構環境中存在不確定性,在區塊鏈上執行時很難達成網絡共識。要順利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團隊在AI和區塊鏈領域都有較深厚的理解和積累。
根據Cortex的白皮書介紹,創始人陳子祺畢業于清華大學,后獲得加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的計算機碩士學位,師從David P. Helmbold研究機器學習理論及算法應用,曾在SFTC公司擔任主研究科學家,負責有限元網格生成法,同時對區塊鏈的挖礦、共識算法和公鏈有研究。CTO兼首席科學家田甲同樣畢業于清華大學,曾在
百度、阿里擔任過搜索引擎的架構師,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領域都有深入研究。區塊鏈工程總監楊陽同樣也有清華大學背景,具有獨立用C/C ++實現一個數據庫的能力,熟悉分布式數據庫等。
此外,顧問方面Matt Branton、Whitefield Diffie等人。其中,Matt Brandton是分布式計算專家,也是World Financial Desk的創始合伙人;學術顧問Whitefield Diffie是公鑰密碼學的先驅,圖靈獎得主。
結語
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的結合,有利于釋放雙方的潛能。它們之間是相互促進和賦能的關系。Cortex通過為區塊鏈智能合約賦予人工智能的能力,從而擴展了區塊鏈的能力,使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應用成為可能,帶來更多的區塊鏈落地價值。這對于區塊鏈世界進化來說,會有重大的影響,之前的“智能合約”其實并不智能,只是在條件觸發后進行執行,而有了人工智能之后的“合約”,才能真正稱為“智能合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