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目前金融機構在區塊鏈領域比較謹慎,除了監管因素外,技術方面(比如多方可信計算等)是否也存在瓶頸?
范瑞彬:金融是一個強監管的行業,首先要保證的是合法合規,金融創新必須兼顧金融穩定。技術方面當然也存在一定的門檻和障礙,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必須開源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來,
區塊鏈技術有兩個門檻:心理門檻和技術本身的門檻。技術本身的門檻不用多說。而心理門檻是指,大家都將區塊鏈視為信任機器,但如果整個機器本身是個“黑盒子”(指不開源),其實就是一件很尷尬的事。但我們可以通過開源將這個“黑盒子”打開。這樣一方面能降低用戶的心理門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技術使用門檻。
除了監管和技術,場景也是不得不考慮的一方面。現在
聯盟鏈的應用場景還沒到百花齊放的階段,但比起兩三年前還是有質的突破。我們在開源生態中看得很清楚,在眾多賽道上,已經有一批聯盟鏈企業逐步成長起來。他們開始利用聯盟鏈鏈技術使原有產品變得更好,真正產生價值和獲得盈利。
但現在很多項目在尋找聯盟鏈落地場景時,還是在已有業務場景中搜尋,受限于過往多方協作多機構協作之困難,長久以來形成的一些商業模式都是中心化的,思維也是中心化的,我們需要跳出現有的模式,發掘更多的真正的多方平等協作合理分工價值分享的商業模式(分布式商業),在這些模式里面,區塊鏈鏈自然就是很好的基礎設施.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