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區塊鏈創新應用工作,中央網信辦秘書局、中央宣傳部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司法部辦公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正式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意見》指出積極推進區塊鏈等現代科技在司法領域的深度應用。
8月22日消息,為有效提高綜合行政執法的公開性、透明性,張家港市錦豐鎮應用“區塊鏈+公證”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為規范行政執法再添“安全鎖”。據介紹,“區塊鏈+公證”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項目主要涉及安全生產、生命健康、違法建設、重大財產權益等行政執法領域,在
8月13日消息,近日工信部等10部門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加快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在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當事人不管身在何處,都可通過手機、電腦參與庭審。這種跨越時空的開庭方式,正是得益于區塊鏈等新技術
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以下簡稱《規則》)8月1日起施行。《規則》是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首部指導全國法院開展在線訴訟工作的司法解釋,第十六條首次規定了區塊鏈存證的效力范圍
疫情防控期間,“區塊鏈授權見證通平臺”為司法審判“不打烊”提供強大助力。因港澳居民出行不便,廣州市法院積極發揮授權見證通平臺最大效用,共享平臺至廣東高院以及珠海、佛山、東莞等廣東多地法院,讓原本因疫情而擱置的多個
其實早在2018年6月28日,使用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數據就已經開始成為司法判定的依據:在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中,原告通過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了侵權網頁的抓取及侵權頁面的源碼識別,并將兩項內容和調用日志等上
為了完善知識產權訴訟證據規則,支持當事人通過區塊鏈、時間戳等方式保存、固定和提交證據,有效解決知識產權權利人舉證難問題,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籌措建設司法區塊鏈,從而在源頭上對知識產權進行訴前保護,并為進入
區塊鏈存證作為一種法律工具,對于司法人員來說,其主要價值在于適應新時代訴訟發展需要,提升訴訟效率。目前,區塊鏈證據的應用邏輯還存在缺陷,區塊鏈存證機構的運營模式仍難以擺脫對公證的依賴。在操作中,當事人只
廣州中院副院長吳翔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廣州中院通過引入5G、區塊鏈、超高清視頻等技術,開發建設了高效便捷的區塊鏈授權見證通平臺,有效解決了港澳當事人委托訴訟代理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