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區塊鏈發展的關鍵之年,但安全問題卻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核心關鍵,全年安全事件發生近百起,相較于2017年增長了538%,區塊鏈安全攻擊主要發生在應用層,其中智能合約是區塊鏈安全的重災區。
區塊鏈作為一種計算機、大數據以及互聯網領域的科學技術,是靜態的客觀存在,其自身并不會給社會帶來任何危害,只有該技術被應用到具體的場景中,才可能會涉及社會利益或者公共利益。
區塊鏈的降溫或許要比今年的冬天來得更早一些。隨著資本的退潮,這個曾經被人們不斷追捧的,試圖顛覆互聯網體系的全新事物最終還是落到了一個需要變革的境地。
近日,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區塊鏈產業融合研究院院長鄭玉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區塊鏈技術有兩個地方非常有魅力,第一是像比特幣和門羅幣這種匿名性比較強的數字貨幣,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技術手段實現了私有財產的不可侵犯;第二是區塊鏈可以解決現在社會上的一些問題
近年來,游戲行業正在經歷飛速發展的階段。無論是單機游戲、大型網游或者手游,都在設計和游戲體驗上越發成熟。游戲的用戶群體也隨之逐年增加。
據了解,中國對ICO監管不放松的同時,美國也在加碼ICO的監管。據小蔥APP統計,從今年8月至今,美國SEC(證監會)至少公布了12起相關處罰與審查事件。
12月10日訊,日前,日本國稅廳舉行了第六次《關于數字貨幣交易相關申告等環境整備研究會》,聯合金融廳管轄下的數字貨幣交易業相關團體,就數字貨幣交易實際情況進行調研
由于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市場遭遇了熊市,很多區塊鏈生態圈的創業者在擔心區塊鏈行業是否會因此受到牽連,進入無人問津的低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