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一項研究稱,隨著比特幣的交易和開采,大量電能被消耗殆盡。有人認為,這些消費習慣產生的碳排放量可能足以影響全球氣候變化。
token 的價值只有擁有實體資產背書和使用場景才有價值,有些 90 后隨便搞個項目,發個幣出來融資都是扯淡。" 至此,話語權似乎又從之前萬眾矚目的年輕創業者手里傳到了擁有資產和資源的年長者手中。這是題外話,最重要的是,傳統企業 token 化俗稱 “幣改” 會是區
連日火爆的“交易挖礦模式”將一批新興的交易所推至風口浪尖,一時間成為數家投資者與項目方趨之若鶩的對象。這一模式有兩大特點:一、交易即挖礦,即將用戶交易所產生的手續費折算成等值平臺幣,按極高比例返還給用戶。二、
日前,英國負責提出法律改革行動的法律委員會(U.K. Law Commission)表示,其正在啟動一項法律改革研究項目,旨在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來為當前系統增加透明度。
充斥著“撕X”、“互踩”和“互黑”,幣圈競爭的硝煙從未停歇過。或許今天還在和某位大佬稱兄道弟,明天大佬就在錄音中不屑地“diss”你,可謂是真正的表面兄弟。
FCoin將來的發展會如何暫且不提,這種交易所格局肯定不會持久。交易所、投行等發幣一體,無底線作惡,空氣幣收割韭菜,交易所收割項目方,交易所無序競爭的本質是現有韭菜地的互相踩踏。
什么樣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才擁有創造數字帝國的潛力呢?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擁有合理生態系統,真正做到技術產業落地,有實際業務支撐的交易所,才有創造數字帝國的潛質。
最近,杭州市江干區誕生了一個以區塊鏈為主題的孵化器——鏈+孵化器。這是一家專注于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的孵化器。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隨著數字貨幣的崛起而獲得人們關注。自2013年以來,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申請量逐年增加。各行各業的行業巨頭都爭相布局區塊鏈專利,為決戰區塊鏈未來埋下伏筆。
近期,華爾街日報爆出有加密貨幣交易團體在過去6個月中通過價格操作獲利8.25億美元,其中涉及121種不同的代幣。對此,倫敦大學學院金融博士龔暉針對目前區塊鏈行業內金融亂象,市場浮躁等現象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比特幣今天跌破6850美元重要關口后,放量暴跌,帶動其它幾乎所有幣種放量暴跌,這是長期盤整區間的破位,是信心的崩潰,平均跌幅超過10%,大部分幣刷出2018年的新低。市場已經忽略了所有利好消息,而資金面仍不見利好跡象。只要沒有增量資金入場,這種情況還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