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日報》12月3日報道,韓國財政部正考慮對加密貨幣和首次代幣發行(ICOs)進行征稅。
賈躍亭、FF公司、區塊鏈創業公司、STO……當鏈得得App將這些關鍵人物和關鍵詞層層剝開,結果卻并不盡如人意,這場充滿了炒作氣息的事件背后,又是一場雙方期望空手套白狼的數字游戲。
整整一年前,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理事長元道先生就區塊鏈和通證經濟與我進行了一系列對話,并由我整理成文陸續發表,后在行業內引起了比較大的反響,尤其是我們將 “token” 翻譯為“通證”,以及將通證經濟作為區塊鏈主要應用方向的建議
“當前全世界有超過300家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幾乎所有這些中心化交易所都扮演著(加密貨幣的)托管人角色。”Celsius Network 首席執行官兼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的投資人之一 Alex Mashinsky如是說。
匿名幣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演變。比特幣交易是匿名的,因為每個錢包的所有者都是未知的,但每個交易都是公開廣播的,并且在公共分類賬上可以查看。
當區塊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其應用和大眾老百姓有關系的就不止溯源和身份驗證,也許用不了幾年的時候,我們再回頭看這篇文章,原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發展,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只需順勢而為!
據了解,近來加密貨幣市場波動略大,但許多人認為區塊鏈、去中心化應用、比特幣和加密貨幣會繼續存在。
STO是Security Token Offering的縮寫,指的是證券型通證發行,其目標是在一個合法合規的監管框架下,進行通證的公開發行。
在講STO、ICO、資產上鏈的異同前,我們需要對目前主流的兩種類型token有一定的了解,即Utility Token和Security Token。美國SEC對Utility Token和Security Token的區分需要經過Howey測試
BTC現在是繼承了比特幣絕大多數遺產,包括冠名權和整個生態。是目前共識最大的比特幣。BTC成功地維持了1M區塊和實現了隔離見證。
不可替代通證使得各種數字和物理資產的通證化成為可能,雖然對于可替代加密資產的需求將一直存在,但不可替代型通證為區塊鏈提供了更加具有想象力的應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