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這些數字身份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安全與隱私問題。一旦出現網絡安全問題,不僅意味著智能設備可能被大規模操控的問題,同時大量公眾的身份數據也可能面臨被盜取或泄露的危險。而這也是智慧城市建設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而這恰恰是
區塊鏈和其他新興技術的用武之地。
加密貨幣成功的技術為保護數十億連接設備以及不斷發展的智能城市網絡提供了巨大潛力。加密、安全、分散和共識驅動的
區塊鏈技術不僅可以保護最終用戶的身份,連接設備和關鍵基礎設施,還可以提供跨網絡的安全通信和數據傳輸,防止其被破壞或篡改。
與集中式企業或政府系統的攻擊相比,無密鑰簽名基礎設施(KSI)和類似的分布式賬本技術(DLT)可以在任何違規情況下提供即時警報。此外,由于其是唯一的、難以篡改、欺騙或復制,從而保證數字身份可以在任何國家、任何服務、任何場景下被驗證,而不用擔心存在無法驗證識別的問題。
目前,泰國計劃在其數字身份識別計劃中實施KSI技術。同樣,日本
金融廳和三大銀行正在開發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共享識別系統。美國伊利諾伊州則開始著手探索在土地所有權登記和出生證明數字化方面部署區塊鏈技術。
如果說傳統的線下身份證識別是1.0版本,那么eID采用的中心化數字認證技術,則屬于2.0版本。但在智慧城市時代,這兩種方式都有其明顯的局限性。采用區塊鏈的數字身份認證技術,是可承載未來數字時代的身份認證服務網絡平臺,可以說是身份認證的3.0版本,也是智慧城市在大量推出之前,各個城市所需要著力發展的。否則,存在網絡安全、缺乏統一身份認證問題的智慧城市,無疑會是人類數據共享的災難,也難以施展其拳腳。
總之,利用新興技術強化連接設備、關鍵基礎設施和復雜網絡將有助于將風險降到最低,公眾也才能真正享受到城市轉型、數字化、智能化帶來的好處,由此無論是其經濟潛力、社會潛力也才能真正得到釋放。智慧城市也才能成為不斷增長的城市化可行的解決方案,滿足不斷增加的城市居民需求的唯一出路。
□鄭偉彬(新京報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員) 校對:危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