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
區塊鏈項目實施難度很大,但由于
數字貨幣行情看漲,越來越多的網路平臺將數字貨幣、區塊鏈作為賣點。
“我覺得自己有義務向大家提示當前數字貨幣存在的風險,這個風險是非常大的。”尹振濤說。
據尹振濤介紹,2015年、2016年就已經有了區塊鏈、
比特幣的項目,但并不是非常火熱。區塊鏈、比特幣真正火起來是在2017年下半年,有了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
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數字貨幣的行為——記者注)之后,老百姓有了投資渠道,并且看到不少人通過這個領域發財致富,這才開始成為關注焦點。
那么,備受關注的比特幣和區塊鏈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先有比特幣,后有區塊鏈。比特幣出現后,剛開始只是在很小范圍內運轉。當時,有兩類人比較關注比特幣,第一類人是‘極客’,他們對新技術非常癡迷;第二類人是非法從業者,其中有不少吸販毒違法犯罪人員,因為販毒、吸毒需要資金往來,但彼此又不想知道交易雙方的信息,甚至不想見面,而通過比特幣機制可以在天南海北之間完成交易和往來,也就是洗錢。此外,還有一個群體用比特幣很多,就是政權不穩定國家的人,因為國家在動亂當中,國家發行的貨幣天天在貶值,老百姓覺得國家不可信任,開始用比特幣買東西。”尹振濤說。
尹振濤認為,通過比特幣的傳播使用,人們開始關注到比特幣的運行機制,并進行總結,由此提出區塊鏈的概念。
之后,越來越多的互聯網
金融平臺開發區塊鏈項目,推出各類代幣融資交易。
去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七部委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其中表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加強代幣融資交易平臺的管理,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代幣發行融資交易相關的業務。
公告稱,近期,國內通過發行代幣形式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進行融資的活動大量涌現,投機炒作盛行,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