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確實顯示出許多從“泡沫時期”進入轉折點的跡象:投機的最佳方式(也是最糟糕的方式)是賺錢;項目的“基本面”在估值或增長方面很少會受到人們的重視;很多人一夜暴富;人們的期望到達了頂峰;詐騙和欺詐很普遍;散戶因為害怕錯失機會而入場,最終陷入困境。這場狂熱有典型泡沫的所有跡象。
雖然沒有所謂“好的泡沫”,但泡沫有時的確可以產生好的副作用。在運河和鐵路狂熱期間,人們建造了很多的運河和鐵路,這些東西幾乎都沒有盈利的希望。投資者賠了很多錢,但泡沫破滅后,這些運河和鐵路依舊存在,它們成了新的基礎設施,讓未來人們的努力變得更容易。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后,光纖電纜以美分的價格被賤賣。投資者顯然虧了很多錢,但光纖基礎設施為后來的消費者創造了價值,并使下一代公司得以建立。這種對基礎設施的過度投資,通常是成功部署新技術所必需的。
然而,
區塊鏈2018年的
ico 泡沫并沒有產生 Perez 式泡沫的良好副作用。它沒有產生足夠的基礎設施來幫助
區塊鏈生態系統向前發展。
與之前的泡沫相比,加密行業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很少,而且很可能很快就會過時。物理基礎設施 ——比如礦機礦場——未來不太可能有用。礦機的過度算力,只會顯著降低挖礦行業的邊際回報,這和傳統基礎設施的特征是完全不同的。跟城市里的光纜和運河不同的是,有更多的礦工并不一定會讓更多的人進入區塊鏈行業。而且,POW 也不太可能成為區塊鏈向前發展的道路。
非物理方面的基礎設施也很少。一些屬于“區塊鏈核心基礎設施”的工具,很難獲得 ICO 市場的青睞,比如開發工具、錢包、軟件客戶端、對用戶更友好的智能合約編程語言、云服務等等,這些都是將
區塊鏈技術推向成熟、完成全面部署的基礎架構,但 ICO 提供的大量廉價資本都流入了應用層(即使這些應用層是建立在不穩定的基礎設施上)。這會刺激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更容易拿到資本的項目上,而不是行業最需要資本的項目。這些不正當的激勵,實際上是在損害核心基礎設施的發展,破壞生態系統。
我不想對區塊鏈現狀太悲觀。ICO 泡沫的確也帶來了一些好消息:更多人才進入了這個領域,創業公司一直在試驗不同的應用場景,出現了新的公鏈,包括各種新技術和新方法。新技術已經來臨。許多核心基礎設施項目籌集到了資金并取得了重大的技術進展。更多企業也在部署區塊鏈策略。這個行業也誕生了一些非常成功的公司,它們將繼續為這個領域的創新提供資金。整個生態系統繼續以極快的速度發展。但是,作為一個整體,2018年的泡沫并沒有為人們留下 Perez 風格式的泡沫階段后所期望的基礎設施。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