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只有在熊市才喜歡談周期。這很正常,牛市里沒人希望好日子提前結束,也就不愿意相信存在所謂的周期規律。只有市場不好的時候,周期理論才會顯示出一大作用,就是用來安慰人心,告訴自己壞日子終將過去。所以,我發現很多人談周期,其實并不真的懂周期。
比如,現在和行業里的人聊天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什么?下一波牛市什么時候會來。有人樂觀地認為會是一兩年之后,再仔細問他為什么,只能說是“感覺”或者“信仰”;也有人悲觀地認為,為什么下一波牛市肯定存在呢,我看不到近期能出現什么新東西,未來并不會比現在更好。
讀完下面這篇文章,我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自己的答案。
下一波牛市肯定存在,因為這不是
區塊鏈的第一個泡沫,也不會是最后一個泡沫。
Carlota Perez 的理論框架表明,很多時候我們要迎來一個對社會產生足夠變革影響的新技術-經濟范式,需要的不是單項技術的進步,更多的是組合技術的創新發展,也就是要有“新技術”的“互補技術”出現。
這些互補技術的發展,可能就代表了未來一個個的小泡沫,等到所有核心組件都準備就緒,所有拼圖合并起來,那時候我們可能才會迎來一個真正的 turing point。
到那個時候,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的改進,人們探索出了可重復的商業模式,才會到達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形成新的技術-經濟范式。而目前的區塊鏈還處于醞釀期,遠遠未達到這樣的階段。
換句話說,經過2018年的泡沫,我們以為區塊鏈這條路已經走了一半,其實我們才剛剛出發。
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之后,Carlota Perez 發表了頗具影響力的著作《技術革命與
金融資本》。這本書為“新技術如何在社會中創造新機會和新變化”提供了一套分析框架。硅谷的頂級投資人 Fred Willsion 把 Perez 的這套東西當作自己做投資的理論基礎,用來指導自己的投資。
在 2018 年的
ico 泡沫之后,很多人都認為區塊鏈和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非常類似。我最近重讀了 Perez 的書,想要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區塊鏈可以吸取的教訓,思考當時和現在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就像馬克吐溫說的,“歷史不會重演,但它確實會押韻。”
框架概述
在《技術革命和金融資本》中,Carlota Perez 分析了過去 250 年來發生的五次“發展浪潮”,每次都是通過新技術的傳播衍生出相關的商業經營方式。數百年后,這些浪潮仍然歷歷在目:工業革命、鐵路爆發、
鋼鐵時代、大規模生產時代,當然還有信息時代。
每次技術浪潮都創造了一系列發展,包括新的商業經營方式,當然也創造了一批新的成功企業家(從卡內基到福特再到喬布斯)。每次浪潮都創造了一種新的經濟常識和一套支持新技術的商業模式,Perez 把它稱之為新的“技術-經濟范式”。每次浪潮都會讓舊產業發生變化,導致泡沫破滅,最終甚至引發重大的社會動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