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一詞似乎是由那些“站臺老師們”帶火的,融資、發幣、圈錢、騙人,起源的不純目的也為之后
區塊鏈技術的一路坎坷埋下了伏筆。今年以來,區塊鏈發展態勢斗轉直下。作為區塊鏈的應用之一,有
數字貨幣平臺顯示,全球
加密貨幣市場從1月初達到峰值以來,已經蒸發超過7000億美元市值。在我國,區塊鏈產業相關資金和項目密集離場。據知名咨詢機構德勤發布的最新報告,2016年在著名開發平臺GitHub上推出的超過2.6萬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新項目中,目前已經有超過92%的項目長期處于不活躍狀態,瀕臨死亡。(GitHub是一個為
區塊鏈項目提供代碼的開發平臺。)換言之,已經有超過九成的區塊鏈項目宣告“失敗”。創業項目“
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表示,很多項目退出的現象實際也反映了早期落地應用的一些嘗試有的失敗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至少是幫助后續的人了解了區塊鏈技術目前的局限性以及一些潛在的風險。
盡管區塊鏈資本、項目明顯退潮,但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速度似乎在加快。比如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
杭州分院、OK區塊鏈工程院、杭州嘉楠區塊鏈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B-LABS聯合創業空間(簡稱B-LABS)于近日正式啟動;
湖南婁底近期上線啟動了不動產區塊鏈信息共享平臺,發放了全國首張不動產區塊鏈電子憑證;各大
電商巨頭下半年以來紛紛上線區塊鏈商品溯源系統。業內人士認為,這說明區塊鏈產業在“脫虛向實”。“實際上正是由于那些虛的項目被擠出,才把一些創新資源很好地釋放了出來,讓它回歸到了真正能夠落地、能夠應用的領域中去。這方面不管是人才還是資金等,其實都在逐漸‘脫虛向實’。”
并且,區塊鏈利好政策有加碼的態勢。梳理發現,目前包括
北京、
上海、
廣東在內的17個省市已經出臺32項區塊鏈相關政策。不久前,北京就將區塊鏈技術納入“
金融科技”發展規劃范疇。另外,全國已經有9個省市政府推出區塊鏈產業基金,總規模將近400億元。這說明地方政府在下行的市場中看到了區塊鏈的真正價值。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