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國鵬|比特寶創始人、AskCoin創始人
我在思科(Cisco)工作八年后,于2011年離職創業,先后做了兩個項目,其中包括社交網絡鄰居網,做到了200萬的注冊用戶。在鄰居網創業期間,我無意間接觸到
比特幣,對其背后的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那時比特幣的價格到了70多美金,而國內交易所只有
btcChina一家,美國BitPay的A輪融資都還沒有完成,國內比特幣支付市場完全處在真空狀態。
錢包會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2013年初,我推出比特寶,是國內第一家BTC比特幣支付平臺。當初市場還處于比較空白的狀態,比特寶開始時發展很快速,知名媒體也有過報道,融資也比較順利,中國電信,騰訊,淘寶,也先后集成了比特寶。
成立bitbill的時候,并沒有人能看清未來,甚至還沒有出現
區塊鏈這樣的詞。我們是在模仿美國的bitpay公司,他們是做支付的,所以我們也做支付。
做支付和做錢包是相通的,它們主要解決的問題都是安全,包括支付安全、防雙花,存儲安全等等。雖然比特幣網絡有天然的防雙花的機制,但在于支付領域,攻擊者可以有更多手段(比如:芬妮攻擊)實現支付層面的雙花。
研究這些挺有意思的,很多時候它們就像數學游戲一樣,令人著迷。這也是我的興趣所在,所以我們就一直在這個方向做了下去。
我們認為錢包會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現在有很多用戶都把數字資產放在交易所里,這既不安全也不方便使用。即便有些用戶把數字資產放在錢包,但這些錢包的實用性也非常差,用戶往往只把錢包當做儲存工具,所以我們在設計Bitbill時就想同時突出錢包的實用性和安全性。
更重要的是,錢包將是所有人進入數字資產世界的入口。假如有一天
數字貨幣合法化或者在一些數字貨幣合法的國家里,比特幣或其它數字貨幣是可以用于日常結算的,那用戶就需要一個便捷的手機錢包來進行支付。
數字貨幣錢包和我們傳統的支付寶、微信錢包有個本質區別,就是數字錢包的錢是存在手機端的,通過手機端的助記詞或者加密的私鑰。而支付寶錢包的錢實際上存在銀行的。
現在市場上的錢包主要是分為兩類。一類我們叫做假錢包,這樣的錢包在功能設計上面相對更方便,可以做類似于比特幣紅包的功能,但服務器端可以看到用戶的公私鑰,極容易出現服務器端的盜幣事故,非常不安全。
另一類錢包相對更安全,會把私鑰放在手機端,但手機端管理就會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錢包的功能相對弱一些,也會存在很多安全性問題,用戶一不小心就可能會把私鑰丟失掉。
我們在這里做了一個雙層設計,把所有的信息分成兩類分別儲存,一類是用戶敏感的信息,比如說用戶的助記詞、私鑰以及用戶使用Bitbill轉賬的密碼,這些信息全部都儲存在手機端,如果用戶不小心丟掉這些信息,沒有人能幫他恢復。第二類信息包括錢包的ID、聯系人等信息,我們會儲存在服務器端,用戶也方便在換錢包的時候把聯系人重新獲取過來,聯系人功能也是Bitbill的特色功能。
安全性永遠是最大的挑戰,而且這個挑戰不是錢包本身的安全設計,而是你如何向用戶證明你的錢包是安全的。
現在行業通常的做法是開源,但是你在國內很可能會遭遇不正當競爭,如果我們把錢包所有的代碼統統開源,競爭對手很有可能就拿過去拷貝,然后做出一個類似的錢包產品。
我們后來選擇的方案就是分階段開源,我們已經第一時間將公私鑰的管理方式、交易處理方式開源,下一個階段會慢慢開源我們的錢包代碼。
不存在所謂的跨鏈錢包。既支持比特幣,又支持ETH或多種數字貨幣,從功能上來說,錢包看起來實現了跨鏈的功能,但更準確的來說,這樣的錢包應該被稱為多資產錢包。
一旦涉及到跨鏈,一般是指某條鏈本身可以跨A和B兩條鏈,錢包本身只是一個客戶端,它沒有跨鏈和不跨鏈之說。如果你要正兒八經要去做跨鏈,首先需要把代碼部署到
以太坊網絡上。
一般來說,我們把硬件錢包或者不聯網的軟件錢包稱為冷錢包。因為不聯網,冷錢包是絕對安全的,因為沒人能從網絡上盜取它。但是冷錢包一般只適合存儲,不適合使用,它的發送和接收都挺麻煩。
Bitbill 會在今年8月份發布3.0版本,我們擴展了冷錢包的概念,實現了聯網環境下的軟件冷錢包,從安全性角度來說它和硬件錢包幾乎一致。Bitbill 冷錢包通過多重加密技術實現了不可破解性。
聯網的冷錢包的最大的好處是發送和接收特別方便。因為聯網,接收操作是無障礙的。發送時可以快速解鎖成熱錢包,使用起來方便了很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