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來看,我堅定地相信
區塊鏈會有廣泛的應用場景,是對社會的一場革命;但短期而言,這個行業已經產生了非常巨大的泡沫,它一定會破裂,在破裂的過程中大家都會覺得特別痛苦,也有很多人會損失很多錢,創業公司有可能面臨非常嚴重的寒冬期,因為任何行業爆發后都緊接著有一兩年寒冬期。
按照互聯網的發展階段來看,2000年是互聯網牛市的高峰,2002年是互聯網最寒冬、最為低谷的時間,如果按照這個時間去算,同時考慮到區塊鏈和
數字貨幣的發展節奏會比互聯網稍微快一點,2017年作為行業的高峰期,那么2018年下半年或者2019年上半年很可能會迎來這個行業特別寒冷的時期。
值得反思的是,
token是區塊鏈的靈魂,如果沒有Token,很多東西和傳統模式就沒有區別了。但是在有了Token之后,如果沒有規則,Token就有可能變成作惡的工具,你可以利用它做善事,也更容易利用它做惡事,所以現在很多別有居心的人亂發Token,而交易所本來可以去打造自己公信力,可以去把控Token的質量,但是它們更多地以利益為導向,只要給錢就可以上,導致風氣越來越差。
當一個行業沒有規則,行業里的人也沒有自制力,這是一個特別危險的信號。我還是想說,后期的區塊鏈創業項目千萬不要急著發Token。即便Token的確是你最核心的東西,但你現在不要去發,因為你在Token以外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做,等到政策制定以后,你再去發Token也是來得及。
真正的好項目可能并不擔心寒冬,因為他們本身就在安心做事,在磨練技術和產品,不太會受環境影響。實際上,在寒冬里能夠熬過來、能夠活下來的項目就是好項目。
大家都在思索的是,
比特幣是區塊鏈的1.0,
以太坊是區塊鏈的2.0,那么區塊鏈3.0會是什么?
互聯網1.0是web,門戶網站之類,2.0是博客、社交網絡之類,發展到2.0用了五六年時間。又用了五六年才到互聯網3.0,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
以太坊實現了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其重大意義稱得上2.0,區塊鏈3.0的時間節點還沒到,自然是DAPP的概率也不大。
從DAPP的本質和實用性來說,其實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首先很多APP并不適合做成DAPP。DAPP和APP的本質區別是其核心邏輯是去中心化的,是跑在以以太坊為代表的智能合約平臺上的。通過智能合約的方式去觸發關鍵的邏輯。
什么樣的APP需要這樣的去中心化邏輯?目前想來也只有賭博、
ico一類的應用。所以DAPP有可能是個似是而非的命題。
本文內容源自談國鵬先生的分享,部分資料來自網絡,由“未來大腦”采編,Mr.DAO主編,未經分享人最終審核。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