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eth:
香港監管政策的出臺其實是超乎我的預料的,我相信行業里面很多人都被震驚到。因為沒有想到香港會這么快出這么詳細的政策,它本身其實還有非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還需要行業里的一些意見領袖和機構去跟SFC溝通。但是不管怎么樣,香港政策的出臺對于整個華人區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節點。
政策抓住兩個最重要的環節,一個是
token Fund,另一個是交易場所,通過對基金和交易所的管理,也給一些衍生服務增加了生存空間,比如托管。
所以如果是合規的基金、托管人和交易所的從業人員,我的建議還是要去擁抱香港的監管措施。因為香港首先距離大陸比較緊,第二語言環境也比較友好,遷移的成本不會很高。第三,從各種方面來說,中國大陸跟香港之間還是有一些微妙的關系存在。另外從法律體系上來說,香港引用英國的法律體系,成熟度和對
金融行業的友好度都是非常有利的。從監管上面來看,SFC的監管邏輯和水平完全不亞于SEC。
至于具體的方法論,首先如果是合規的基金,我的建議是可以去嘗試香港的金融牌照。SFC體系下有十二塊金融牌照,核心的是一號牌跟九號牌。申請的成本差不多是大幾百萬,購買可能是一千多萬,大的基金可以考慮一下,小的基金可能就會比較難。
第二就是交易所。現在關于交易所香港有沙盒監管的機制,目前我從SFC得到的反饋是,想進去的人很多,但是SFC自己其實也沒有做好準備,所以對交易所態度比較曖昧但是你不去主動擁抱就更沒有機會,所以說還是要去積極的去跟監管溝通。
其他的從業人員就需要看情況。比如說原來做
ico服務方的可能在香港市場就會比較難;如果像InVault這樣做虛擬資產托管的,因為本來就是海外的離岸架構,所以我們去那邊展業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于這個行業內的其它機構,就需要去考察來找到合適的定位。我覺得可以去做一些幫助中國企業出海或者入港的業務,這方面可能會有一些機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