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CSDN副總裁、柏鏈道捷CEO孟巖發表文章《通證經濟將在兩個方向上闖出新路——元道、孟巖對話》,引起行業內廣泛關注,新形勢下,他與中關村
區塊鏈產業
聯盟理事長元道關于“大通證”“小通證”的討論為“通證經濟”的定義和其發展方向重新理清了思路。
什么是“大通證”、“小通證”?
通證派邏輯:區塊鏈此基礎設施上不僅可以支撐
數字貨幣,還可以支撐各種權證、憑證和身份證明,由此出發,人們的協作模式將得以根本改變。
1、大通證——通證
金融,將融資、權益、流通、功能、激勵等多重功能集為一身。
發展現狀:大通證用
token 作為融資工具,受熊市和各國政府監管的影響,現在處于艱難時期,圈內人都在努力尋找出路。
2、小通證——通證激勵,突出其激勵性、無融資功能、不具備可炒作性。
發展現狀:將通證當成一種激勵、協作和記賬工具,與實體經濟相結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在國內,小通證不但繼續向前發展,而且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比牛市時更好的態勢。
小通證更符合中國國情
元道于8月份提出“小通證”概念,他認為小通證即通證激勵更符合中國國情。
根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特點,中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國內出于金融維穩的現實需要,對數字貨幣和利用通證的融資行為進行了嚴厲的禁止,而不是選擇大膽嘗試發展新的金融工具、培育新的金融秩序。而國外的通證經濟仍將沿著大通證即通證金融的路線往前走。中國在這方面的落后不可避免,也是主動的選擇和代價。
但在另一方面,可能恰恰因為國外通證金融的政策尚屬寬松,因此他們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相關課題上,對于通證激勵的研討和實踐進展較小。而國內的通證經濟在激勵理論探討的豐富度、實踐的密度、探索的大膽性等多個方面,大大超過了國外的水平。走到現在,中國的“通證經濟”已經與國外的Token Economy 或者 tokenomics 有了明顯的分野,已經走出自己的道路了。
國內的通證經濟應該以小通證為主,嚴守法律邊界,重點在于發揮通證的激勵能力,幫助企業降低交易費用和交易摩擦,與其用戶和合作伙伴建立新的協作關系。在這方面,中國的通證經濟界可以努力爭取成為全球領導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