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網絡發生永久性分歧,分裂為兩條獨立運行的鏈,而其中產生的新幣種就可稱為分叉幣。
繼2017年年末出現數十種
比特幣分叉幣,IFO概念盛行后,分叉幣曾沉寂了一段時間。但今年11月中旬,比特幣現金(BCH)分叉事件再次將“分叉”帶入人們的視野。
由于對BCH發展路徑的認知差異,今年11月初,以比特大陸CEO吳忌寒為首的BCH ABC和BSW為首的BCH SV兩大分叉方案開始角逐。
這兩大陣營掀起的算力大戰,一度被認為是引發11月中旬比特幣暴跌的“罪魁禍首”。
分叉本質上是共識的分裂。在大戰塵埃落地后,無論哪一方是贏家,最終支離破碎的,是整個BCH社區。
回望2018年,有幾個現象令我們印象深刻——
一是公鏈項目,尤其是EOS、波場等項目的崛起,帶火了超級節點、DApp、IBO、RAM等概念,無論是早期被熱炒的公鏈
token,還是DApp的火爆都與之相關;
二是新玩法頻出。在交易所賽道,出現了交易即挖礦、分紅等新玩法,“同款”交易所批量出現;另外,在
ico玩法過時后,衍生出STO、幣改、鏈改等新玩法。
三是區塊鏈行業風起云涌。
FCoin依靠新玩法瞬間成為交易所“黑馬”,但不過風頭很快就被其他熱點取代,幣改、鏈改等玩法也只是熱炒了一段時間,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總體而言,進入2018年后,區塊鏈圈開始從概念狂吹、進入到拿出落地成果的階段,大浪淘沙之下,一大批“空氣幣”項目原形畢露。
區塊鏈總是在追隨和擁抱變化,即便“大熊市”2018年,仍能看到大量概念輪番上陣,不論是熱炒概念、換個馬甲收割韭菜,還是誕生的新式玩法,無不顯示,區塊鏈這個領域,正煥發著旺盛的生命力。
對于即將到來的2019年,區塊鏈還能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31QU和各位拭目以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