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會有無數企業、產品、概念誕生、發展、變革和死亡,2018年也不例外。
這一年,被萬眾期待的
區塊鏈仍然在緩慢前進,雖然還是沒能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大爆發”,但是,從白皮書空談概念到實際落地,從空中樓閣到實體支撐,人們對2018年末的區塊鏈認知,更加理性了。2018年行將結束,在這一年里,
ico、出海、牌照、交易即挖礦、穩定幣、幣改、鏈改、STO、菠菜游戲、DApp等概念輪番上陣,成為區塊鏈領域名噪一時的風口。回顧2018年,哪些風口概念讓人扶搖而上?又有哪些極速掠過,徒留一地雞毛?
2018區塊鏈風口一:ICO
從寵兒到棄兒,是ICO這一年大起大落的命運。
ICO ,全名 Initial Coin Offering,中文名是首次代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
區塊鏈項目募集
比特幣、
以太坊等
數字貨幣的融資行為。
ICO一度引發
幣圈狂歡。從2016年開始受到關注,在2017年引來大爆發,ICO的融資金額從2.28億美元迅速增長至26億美元,融資項目數量翻了四倍。
雖然去年9月被國內監管機構叫停,但沉寂一段時間后,ICO在今年年初再次喜迎新高峰。
據普華永道咨詢公司和瑞士加密谷協會發布的一份聯合報告顯示,在2018年前5個月,ICO的規模就已經是2017年全年的兩倍,ICO數量達到歷史新高。
根據這份報告,截止2018年5月,注冊發行ICO的企業共537家,總共籌集資金超過137億美元。
最亮眼的ICO項目是
telegram和EOS,其中Telegram ICO籌集了17億美元,而EOS則籌集了41億美元的資金。
不過,隨著
加密貨幣行情持續大跌,投資者對ICO的熱情驟冷,ICO很快從被眾人追捧到逐漸冷場,既失去了合法的土壤,也失去了生長的空間。
對于依靠ICO去年暴漲的以太坊而言,也因為ICO的沒落陷入了漩渦。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