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火熱同樣催生了一大批STO“專家”,許多仿佛是一夜之間頓悟精通STO的。
鏈得得App發現,盡管市面上的STO培訓課種類繁多,但授課老師卻有高度重合。除了真正實操過STO的項目方導師,也不乏有人“追著風口轉行”。一位“知名”STO導師的公開title有14個,據知情人士透露,此人入局
區塊鏈半年,換過三個方向。
某
區塊鏈項目負責人王歷告訴鏈得得記者,“很多圈子里的人搖身一變就成了STO的專家,選一個靠譜的律師團隊去做STO也是個問題。”
首個遵循美國SEC監管的華人STO項目Rapidash CEO黃偉在接受采訪時曾講述自己的STO經歷:由于我們是第一次辦理,當時找了很多律師,要么不懂裝懂要么收費死貴(1小時2500美元),花了好幾萬美元后發現律師只能提供建議和必要的公證文件,大部分文件還需要自己準備。
王歷還向鏈得得App坦言,作為項目方基金會的負責人,他也曾想過通過做個STO培訓在熊市中“貼補家用”,但是最終沒有辦。一是因為發現自己公司的品牌號召力不強,招生困難,而且有很多大的平臺已經在做了。二是,還沒等開班,禁止令就來了。
“
北京前幾天發布的那個風險提示影響很大”王歷向鏈得得App表示,“之前有一個人想這星期找我咨詢一下怎樣做STO,通知出來以后,他就沒來聊了,我估計也是這個原因。”王力說這話時嘆了口氣,仿佛錯過了一個大好機會,盡管STO培訓的黃金期只有不到一個月,沖在前面的,應都是“勇士”。
王歷表示,他并沒有做過STO,但是有朋友在做,認識一些資本也在做。“多多少少有一點了解吧,市面上的STO培訓都是一些科普介紹,簡單的介紹,我們總比圈外的人要懂吧?”
王歷所說的“圈子”是區塊鏈的圈子,但是國內大多數區塊鏈公司都不能依靠STO取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