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為什么“區塊鏈+智能合約”最可能通過金融行業來助力產業經濟之后,我們來看相關的案例。在前面筆者已經提到過,所謂的“智能合約”,最主要的體現就是在經濟社會中,交易與交涉行為的自動化。所以對于金融行業來說,它與“區塊鏈+智能合約”的結合,大部分體現為“if A then X給Y轉賬”,其中A一般為金融行業中比較繁瑣冗余的、可以電子化的多個步驟。具體來說,“區塊鏈+智能合約+金融+實體經濟”組合的方式包含了以下幾種:
1)跨境支付。
有過商品外貿經驗的朋友們應該都有所了解:高昂的手續費和漫長的轉賬周期一直是跨境支付的痛點。這不僅僅是一個國家外匯管制政策的問題,更是由于現有的跨國清結算系統(SWFT)是一個非常低效的組織。首先,人們需要經過代理行建立關系,比如歐洲的代理行要通過歐洲SEPA 轉賬系統進行轉賬。同時中間方之間也需要相互建立信用關系。由于中間代理層級多就產生了延時問題,跨境匯款經常需要2~3個工作日的時間,資金的流動性由于延時大幅度下降。二是費用問題。匯款費用貴的原因在于基礎設施方面: 固定費用、金融伙伴、審核制度、全球機構和運行一個全球的支付網絡。而“區塊鏈+智能合約”的組合,使得銀行和銀行之間可以直接打造點對點的支付方式,省去第三方金融機構等中間環節,通過智能合約來制定個性化的放款條件,一旦條件觸發,便可以實現資金流動。從而實現全天候支付、實時到賬、提現簡便以及沒有隱形成本,有助于降低跨境電商資金風險及便捷性需求。

2)資產證券化ABS。
ABS是目前人們已經非常熟悉的一種金融操作,而其與區塊鏈也存在很大的結合空間。需要指出,這里的“結合”并非是將資產代幣化,而是利用智能合約,實現加速清償和違約事件的實時判斷。也就是說,如果有底層資產的財務動態表現觸發了加速清償或違約事件等條件,合約條款將被自動強制執行,并將加速清償或違約事件實時通知各方,使處置工作能及時和透明地展開。例如:在循環期內,若底層資產余額連續30日未能達到特定閾值,此時智能合約將自動執行,觸發加速清償事件,并提前進入項目攤還期。而且項目參與方——計劃管理人、托管機構、資產服務機構——都將同步接收到加速清償通知,并同步啟動相應流程。另一方面,智能合約還可以輔助計劃管理人實現每日循環購買、自動對賬,簡化投后管理工作,縮減管理成本,提高運行效率。

3)保險行業的自動化賠付。
在大約十幾年前,坊間一直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一人賣保險,全家都丟臉。”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偏見已得到較大改善,但它背后仍然折射出一個現實:那就是中國的保險賠付占災害損失比重遠低于國際上30%的平均水平。這其中的原因,與傳統保險的加入、舉證、驗證成本都有著很大的關系,尤其是在出現重大責任事故后,本來寄以厚望的保險公司居然拒絕賠付,自然讓人對這一行業印象直線下降。而智能合約的出現,則有望讓被保險人擺脫這一限制,只要理賠條件觸發,賠付與放款過程就會立刻由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來執行,無須任何中心化機構的審核。舉個例子:乘飛機的延誤險,當投保乘客信息、航班延誤險和航班實時動態均以智能合約的形式存儲在區塊鏈上時,一旦航班延符合賠付標準,賠償款將自動劃賬到投保乘客賬戶,保單處理十分高效,保戶不需要跟工作人員費口舌舉證、爭論計賠時間等問題。再如車險,智能合約可以記錄相關政策、駕駛記錄和駕駛員報告,如果互聯網車輛在發生事故后,滿足理賠的相關條件,智能合約將會立即執行索賠。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