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一位名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布了一片論文《
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此時被記為
數字貨幣元年。
在比特幣的啟發下,各種競爭幣也如雨后春筍般誕生。包括:
萊特幣(LTC)、
以太坊(ETH)、達世幣(DASH)等。
2017年7月20日,ETH上的應用The DAO發生漏洞攻擊事件,由于理念的不和,社區一部分聲音不同意回滾。從而史上第一次通過硬分叉誕生了以太坊經典(ETC),之后在8月1日也同樣誕生了大區塊的比特幣現金(BCH),后來又產生了一系列的IFO幣;由于ETH提供了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機制,在2015年11月誕生了ERC20的協議,后來直接引發了2017年
ico的大爆發,誕生了上千種基于ERC20協議的通證(
token)。
以上三種不同類型的幣或者代幣正是反映了數字貨幣進化的三個維度。也許是巧合,這3個維度,恰好跟生物進化的邏輯相對應:最早的單細胞生物應該也只是一種,然后類似的單細胞生物也必然出現了成千上萬種,每種有各自的不同(這就是第一個緯度的進化)。
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也會出現變異,有些變異會被淘汰,有些變異會被選擇,這種類似于分叉的進化正類似于第二個緯度的進化;最終自然選擇了兩種單細胞生物成為構成現在豐富多彩的生物界的基礎,那便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后的進化是在由真核生物組成的多細胞生物上展開的,這恰好對應了第三個緯度的進化。
數字貨幣的市場,也同樣遵循著進化的規律,優勝劣汰。從這個角度來看,數字貨幣的進化道路上,各種分歧和變化都是必然。誰可以成為未來,誰能成為歷史,只有市場說了算。就像生物進化一樣,我認為不會出現某個幣種進化到異常復雜,而是多個簡單的幣,或者多層簡單的技術組合而成復雜的數字貨幣。類似真核生物由于有了細胞核,從而演化出了多細胞生物。
在數字貨幣中也有類似的情形嗎?ETH的智能合約就是如此。智能合約,可以承載無窮種可能的組合。當然,這里說的智能合約,并非就一定是ETH,但是一定會有一天整個數字貨幣體系將停止幣種(主鏈)的進化,選擇最穩定的留下,之后在該鏈通過組合或者分層應用而演化出豐富多彩的數字
金融世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