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資產證券化是一個比較緩慢、漫長的過程。證券化過程中需要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對資產池和各方的協議進行詳細審計,整個交易的準備工作需要六個月到一年,交易的服務成本也從幾十到百萬不等,這會降低了發起人的積極性。
此外,證券化各階段的不完全透明會妨礙準確的風險評估并造成欺詐風險(例如對單一資產發行多次抵押,或包含不存在的資產)。對資產池的控制不足可能會引發債券的違約,而低質量的審計和
評級的泛濫加劇了這些問題,導致了如2007年美國的次貸危機,2008年全球
金融海嘯。盡管當前各國監管的收緊使各方更加透明,但也使證券化的過程更加復雜。
資產通證化本質是下一代的證券化,是一種在
區塊鏈上將資產權利轉化為數字形式并賦予金融屬性的過程 ,其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創建單一的標準化信息源,而非跨越不同實體的多個數據孤島,使流程更容易、便宜、便捷。反映真實價格,以及對于無論實體或虛擬資產的有效權益,避免傳統數字化中可能出現的欺詐。存在于區塊鏈或類似分布式系統中,通證化資產生命周期每個階段可審核。
資產的流動性是指在價格不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迅速出售或購買資產的能力, 較低的流動性導致了資產的價值被低估,資產通證化旨在提高這些資產的流動性,這將有助于釋放其價值。資產通證化帶來更多資產流動性的更重要原因在于它可以進入更深入的市場(版權、藝術品、虛擬資產等)。由于通證的高度可分割性和全球性,市場參與者的潛在數量遠遠高于當下在非流動資產市場中的數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