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新興的互聯網技術,
區塊鏈不僅會對政府數據治理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而且會導致政府管控機制和業務流程發生重大變革。與過去的技術革命一樣,一方面,區塊鏈的技術特性和應用優勢提升政府數據治理的質量和效率,給數字政府建設帶來發展機遇;另一方面,
區塊鏈技術在政府數據治理的理念、機制、制度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風險,要求政府不斷推進改革,應對挑戰。
(一)理念變革:去中心化帶來管理權威挑戰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的首要特征。去中心化或者弱中心化意味著區塊鏈網絡系統沒有核心的管理機構,每個參與主體的權利與義務是均等的。政府在治理體系中不再占據核心的支配地位,而與其他主體處于相對平等的地位。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克服了官僚制組織層級多、信息傳遞慢的弊病,有助于建立緊湊、扁平的組織結構,但這沖擊著傳統政府的服務職能和管理權威。這是因為:政府壟斷著大量的社會數據,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政府的公共權力對數據治理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掌控能力,公眾高度信任并依賴政府以及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區塊鏈運用點對點技術和數學算法構建起參與者之間獨立的新型信任機制,打破傳統以政府為中介的信任網絡,消解政府在產權登記、公證、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服務職能和管理權威。
(二)機制變革:去信任化帶來安全監管挑戰
區塊鏈的去信任化表現為整個區塊鏈網絡中的參與者跨越傳統治理體系中的中介結構,無需政府出具相應的信用背書就可實現數據的交互和連通。作為一種多個網絡節點進行數據記錄和存儲的分布式共享賬本系統,區塊鏈的每個參與主體通過密鑰可以讀取全網的數據信息,且區塊鏈通過網絡節點的集體維護,保證數據的安全和真實。由于個人的數據記錄后會及時迅速地在全網廣播,并且所有網絡節點訪問區塊信息的過程是公開透明的,如果個人的私鑰泄露,將會出現參與者的個人信息全部在網絡上公布的問題,嚴重影響用戶的個人隱私。如果個人的私鑰丟失,那么個人無法再次訪問區塊鏈中的存儲數據,無法獲取個人的證明信息,從而影響用戶的有形資產的歸屬情況。在傳統的政府治理過程中,政府作為收集、存儲、傳遞信息的主要媒介,承擔著數據安全與保密的責任。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存儲方式意味著沒有任何節點應當或者有可能對數據安全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區塊鏈技術的日常運營由全體網絡節點集體維護,意味著政府的監管只局限于宏觀層面的組織管理,區塊鏈技術管理只存在于集體網絡節點的本身。如果將政府監管權力下放到區塊鏈內信息管理,那么區塊鏈技術與云計算、大數據等應用模式也無差別了。
(三)制度變革:技術創新帶來法律秩序挑戰
區塊鏈是一種新興的互聯網技術,社會適應和政府運用新技術并制定出相關的監管措施需要一個過程。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迅猛推進,傳統的法律政策和監管制度已經不在適應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要求,區塊鏈的創新技術和應用范圍已經拓展到
數字貨幣、保險
金融、醫療養老等社會各方面,亟需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立法要求。由于數據信息的價值在于交換、復制、記錄和使用,與傳統物權法領域的實體物品存在區別,且政府在數據、信息與虛擬財產等方面的專門法律制度建設嚴重滯后,難以進行有效的確權登記和知識產權保護。另外,區塊鏈的運用與現行法律存在一定的沖突。例如,智能合約是基于計算機語言的合約,可以在滿足限制條件后自動執行和監督,這與《合同法》等傳統法律語言規定的條款中對合約主體及主體間行為約束的相關性沖突。因此,區塊鏈的迅猛發展與廣泛應用面臨著制度空白與制度沖突的雙重障礙,需要政府更新立法理念,完善立法的規范性、科學性和預見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